“高考押題熱”實則是走向了教育反面。
▲“高考押題熱”實則是走向了教育反面。圖/央視截圖
| 戴先任
近日,據央廣網報道,隨著高考臨近,押題卷市場熱度居高不下。“名師”和“AI預測”押題齊上陣,這些靠譜嗎?“AI押題”能成為備考神器嗎?
近年來,每年高考臨近時,都會出現“高考押題熱”,比如網上會出現各類“高考押題卷”“高考猜題庫”“備考攻略”,今年的“高考押題卷”還出現了搶先預售、限期優惠、限時銷售等模式。一些博主還借AI兜售“押題卷”……
高考對考生及其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些考生和家長想借“押題”博得一個高一點的分數,其心情可以理解,但若想依靠押題取勝,甚至由此滋長出投機心理,就很容易上當受騙。
實際上,現在的高考命題更多考查考生分析信息和運用信息的能力,而不再僅考學生“死記硬背”的能力,靠AI押中題目的可能性很小。
況且高考命題人為了防范“高考押題”,還會反其道而行之。所以,無論是名師“押題”,還是AI“押題”,不管商家吹噓得多么神奇,更多不過是對考生、家長的忽悠。
“高考押題熱”一方面在于一些老師、考生與家長熱衷于押題,或是有投機心理,對高考還沒能形成正確認識,折射與暴露了當前高中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一些商家借此炒作,利用考生與家長的浮躁心理,將押題當成牟利工具。比如對“AI押題”戰績夸夸其談,還進行虛假宣傳,讓考生、家長受到忽悠,誤聽誤信,將各類“高考押題卷”當成備考“神器”、制勝“法寶”。
“高考押題熱”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也可能給學生造成誤導,讓他們過于依賴“高考押題卷”,從而影響他們的高考成績。
要給“高考押題熱”降溫,不妨從供需兩端雙管齊下。一方面,需加大對高考押題亂象的打擊力度,比如一些宣稱能夠“神預測”“精準押題”的押題商家,已經涉嫌虛假宣傳,要依法依規予以查處。還有商家為了獲利,通過掃描電子版,做起復習資料的“二道販子”,侵犯了他人的知識產權,也要加大打擊力度。
據報道,一些不法分子還通過制作釣魚網站,用發短信、貼廣告、網頁彈窗等方式借口出售所謂的“高考真題和答案”,一旦點擊后就會以“預付訂金”等名義要求受害者付款,或是借傳送“樣題試卷”的名義向受害者發送非法鏈接,套取用戶信息。對于這種種亂象,都需要監管部門加大監管力度,進而言之,相關部門不妨進行專項整治,開展高考前市場大檢查。
另一方面,廣大考生與家長也需正確看待高考,減少不必要的焦慮,避免為不法商家所騙。學校、老師也不應迷戀于所謂的AI押題游戲,而應在平時就重視考生“全面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助力考生憑硬實力迎戰高考。
“押題”不是高考捷徑而是教育歧途,“高考押題熱”實則是走向了教育反面。該給非理性的“高考押題熱”降降溫了。通過疏堵結合,形成各方合力,“高考押題熱”才可能得到有力遏制,考生與高考、學生與教育,也才能更好形成“良性互動”,實現“雙向奔赴”。
撰稿 / 戴先任(職員)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楊利
新京報評論,歡迎讀者朋友投稿。投稿郵箱:xjbpl2009@sina.com評論選題須是機構媒體當天報道的新聞。來稿將擇優發表,有稿酬。投稿請在郵件主題欄寫明文章標題,并在文末按照我們的發稿規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職業、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以及銀行賬戶(包括戶名、開戶行支行名稱)等信息,如用筆名,則需要備注真實姓名,以便發表后支付稿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