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湖南頻道
初夏時節,行走在瀏陽市大瑤鎮的田間地頭,插秧機來回穿梭作業,農技人員俯身田間耐心指導,黨員志愿者在溝渠間揮汗如雨……近年來,瀏陽大瑤鎮通過推廣農業機械化、做實技術服務等方式,切實提升農業生產效能,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機械賦能,激活耕地“新動能”
“以前人工插秧要忙活半個月,現在三天就能干完?!倍死锎宕迕窈肮庹驹谔锕∩希粗逖頇C整齊劃一地栽下秧苗,滿臉笑意。
據悉,這是端里村第二年推廣機械化插秧。現代化農機不僅讓耕作效率大幅提升,精準的株距和深度控制,也為糧食豐收打下基礎。
從邀請科技特派員指導金銀花種植和產品開發,到引入機械設備助力插秧,大瑤鎮推動“科技+農業”融合發展,為農業生產力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精準服務,守好種糧“責任田”
“多虧你們及時指導,現在雜草除干凈了,秧苗越長越好!”不久前,楊花村村民劉佐成電話求助,早稻插秧后使用除草劑效果不理想。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第一時間來到劉佐成家,下田查看,發現他誤用了適用于芽前處理的除草劑。在專業建議下,劉佐成更換了適配藥劑,田間雜草得到了有效控制。為確??茖W用藥,大瑤鎮還專門組織技術人員上門為他開展“一對一”指導,詳細講解藥劑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現在田里的稗草、千金子這些惡性雜草都除干凈了,秧苗長勢明顯好轉。”劉佐成高興地說。
據了解,大瑤鎮每年為轄區內的15個村(社區)農戶提供農資購買與水稻種植技術指導。同時定期對農資經營門店開展安全檢查,全力保障農業生產規范有序。
黨員在前,構筑防汛“紅堤壩”
為保障早稻生產,李畋村6名黨員自發組建“防汛護耕小隊”,投身修閘蓄水、抗洪排澇一線。他們深入田間,對老舊水閘、溝渠開展拉網式排查。針對閘門滲漏、排水不暢等隱患,分工協作加固閘體、清淤疏堵。
今年入汛以來,小隊已完成3處閘門修繕,疏通灌溉渠道500余米,并新建2個臨時排水點,有效提升了農田防洪排澇能力。隊員們還逐戶走訪種糧大戶,了解早稻種植進度和需求,協助調配抽水設備、指導科學排水,全力避免秧苗根系遭受澇漬危害。“非常感謝他們的幫助,幫我們解決了不少問題!”種糧大戶施先交由衷贊嘆。
近年來,大瑤鎮充分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將“紅色力量”注入田間地頭,構建全方位防汛護耕體系,讓黨旗在農業生產一線高高飄揚、在田間地頭熠熠生輝,讓黨員成為防汛護耕的“主心骨”、科學種田的“土專家”、服務群眾的“貼心人”,以“紅色引擎”驅動農業穩產。
從“靠天吃飯”到“科技種田”,從“單打獨斗”到“組團服務”,大瑤鎮正借助科技創新、精心服務,夯實農業發展基礎。接下來,大瑤鎮將持續深化農業建設,擴大社會化服務覆蓋面,讓農業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張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