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在第38個“世界無煙日”來臨之前,長沙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舉辦了一系列以“拒絕煙草誘惑,對第一支煙說不”為主題的科普義診活動。
在醫院門診大廳的科普講座中,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朱錦琪介紹了煙草的嚴重危害。他指出,煙草煙霧中含有至少70種致癌物質,是引發肺癌、喉癌、胃癌等多種惡性腫瘤的主要致病因素,且吸煙量及吸煙年限與疾病發病風險呈正相關。朱錦琪特別強調,吸煙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重要誘因,我國半數以上的慢阻肺患者均有長期吸煙史。
針對公眾對吸煙危害的認知偏差,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趙素娥重點剖析了以下常見誤區:
誤區1:“吸電子煙危害小”
電子煙雖不含焦油,但煙液含尼古丁、甲醛等致癌物,加熱后釋放的氣溶膠中部分有害物濃度甚至高于傳統卷煙,同樣引發成癮及呼吸系統損傷。
誤區2:“吸煙提神、助思考”
吸煙者因尼古丁戒斷產生焦慮,吸煙僅短暫緩解癥狀,實為“飲鴆止渴”。非吸煙者吸入二手煙后反而會因缺氧導致注意力下降。
誤區3:“戒煙后生病/發胖,不如不戒”
戒煙初期咳嗽是肺部纖毛修復的表現,體重增加可通過飲食運動調控,而戒煙1年內心臟病風險即降低50%,長期顯著減少癌癥風險。
誤區4:“室外吸煙不害家人”
許多人誤以為室外吸煙能避免家人受害,但“三手煙”危害更隱蔽,煙草致癌物會附著在吸煙者身上進入室內污染環境。研究表明,即便室外吸煙,其家庭嬰兒體內尼古丁代謝物含量仍遠高于無煙家庭,增加兒童多種健康風險 。
除了門診專題授課,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的志愿者們手持吸煙收納盒,攜帶戒煙宣傳手冊及宣傳單等,在醫院各大吸煙區開展“棒棒糖換煙”行動。志愿者們耐心勸解吸煙者掐滅香煙,將煙頭收進收納盒,并贈送棒棒糖作為鼓勵。通過這一溫馨的方式引導市民養成良好的習慣,增強健康意識。
在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的病房內,75歲的王爹爹(化姓)化身“勸煙員”,以自己多年吸煙導致慢阻肺的經歷勸說病房內的病友盡早戒煙。他分享了自己的戒煙史,強調戒煙要從行動開始,丟掉所有與吸煙相關的物品,避免參與往常習慣吸煙的場所或活動,餐后多喝水、吃水果或散步,擺脫飯后一支煙的想法。煙癮來時,可做深呼吸活動或咀嚼無糖分的口香糖,逐漸減少吸煙次數。如果實在難以堅持,可去戒煙門診尋求專業的戒煙咨詢、藥物治療、吸煙相關身體檢查、行為與心理干預等幫助。
同時,長沙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另一批專家志愿隊深入井灣子街道星蓮社區服務中心和雅鏡中學,開展了健康咨詢、科普宣教等全方位健康服務。
瀟湘晨報記者梅玫 通訊員李水梅 秦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