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如皋,錢長村憑借獨特的自然稟賦,走出了一條別樣的致富路。曾經,這片土地因特殊的土壤條件,傳統農業發展舉步維艱。如今,這里搖身一變,成為了遠近聞名的 “江蘇草坪第一村”。錢長村還創造性地發明“草坪+”的模式,農文旅融合,吸引許多游客來此露營游玩。錢長村創新的發展模式,為鄉村振興書寫了生動篇章,也為其他鄉村提供了極具借鑒意義的寶貴范例 。
高沙土點草成金
錢長村擁有典型的高沙土壤,這種土壤蓄肥能力不佳,種植小麥、水稻等傳統農作物往往產量不高。但正是這看似劣勢的土質,卻有著松軟的質地和良好的通透性,為草坪種植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30年前,懷揣著在“家門口致富”的夢想,錢長村開始嘗試草坪種植。當年,村集體將賦閑的60畝土地承包給種植大戶,引進草坪種植項目,隨著城市綠化對草坪的需求越來越旺盛,村干部發現了其中潛在的經濟效益,不僅積極宣傳、推廣,還邀請技術專家上門指導、培訓,逐步將草坪種植發展成為全村的主導產業。
經過30多年的精心培育,錢長村的草坪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從最初的 60 畝試驗田,發展到如今本村 3000 畝的大規模種植基地,并帶動周邊鎮村種植面積達兩萬畝。錢長村黨總支書記錢愛東介紹:“我們這里的高沙土特別適合草坪扎根生長,現在每年能賣出草皮 450 萬平方米,形成了覆蓋全國的綠色產業,全產業鏈產值超過 3 億元 。”
“家家戶戶不種糧,三千畝地不農忙”,這句話真實再現了錢長村與眾不同的種地模式。“點草成金”的富民故事也在當地口口相傳。然而,“江蘇草坪第一村”的美譽看似水到渠成,其背后是錢長村村“兩委”對土地規劃的超前謀略。 近幾年,隨著耕地保護政策持續深化,全國各地的草坪村在發展擴大規模時都遇到了用地瓶頸,可錢長村卻不用為此而發愁。 “我們村早在2019年就將村里的土地調整為草業用地,去年又拿出600畝用于三產發展。”錢愛東說,恰是因為這兩次快人一步的土地調整,才讓錢長村擁有了掘金草坪產業的廣闊天地。
錢長村周邊形成了2萬畝草坪產業帶。圖片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科技守護綠草沃土
草坪種植看起來很簡單,實則蘊含著不少“土”學問。
為了讓草坪四季常青,村民在實踐中摸索出了喜熱與耐寒草種混合播種的方法。從最初的白三葉、馬蹄筋,再到如今的馬尼拉、矮生百慕大,30多年的時間,錢長村的草坪品種已經完成了多次更新迭代。為了更好地滿足庭院等高端場景的需求,錢長村嘗試把草坪種植的生長周期拉長,將一年四茬改為兩茬,后者賣出的價格接近前者的4倍,效益十分可觀。
面對草坪產業結構單一、生態環境破壞等問題,錢長村積極探索綠色種植技術。采用青沙、黃沙、江沙摻和代替熟土培植,不僅解決了土壤流失問題,還使經濟效益提升 20% 以上。今年,村里還拿出 150 平方米土地,嘗試種植無需土壤的高分子新材料草坪,一旦成功走向市場,將徹底顛覆傳統草坪種植模式,實現工廠化生產。
此外,錢長村積極與高校、科研機構開展合作。上月,在如城街道 “高校研發 + 鄉村實踐” 協同模式推動下,錢長村與南京農業大學等高校牽手,合作共建 “草坪科技小院”,有望在草坪品種選育、智慧種植技術等領域實現新的破題;同時研發耐踩踏的“彩色草坪”。借助高校科研力量,為草坪種植穿上科技新衣,進一步突破行業發展難題,推動產業向高端化邁進。
錢長村草坪種植基地。圖片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草坪+”打開新天地
隨著時代發展,錢長村意識到不能僅依賴草坪種植銷售,必須拓展產業邊界。于是,“草坪 +” 發展模式應運而生,成為錢長村轉型發展的新引擎。圍繞草坪產業賦能,打造農文旅融合項目,投資建設蝸牛營地等,推出“草坪+露營”“草坪+民宿”等眾多“草坪+”主題 IP,進一步提升草坪的觀光價值和附加值。面對“一片草地如何創造價值”的課題,錢長村在生態稟賦中尋到了更深刻的破題之道。
4月18日,如皋市啟動帳篷露營季,錢長蝸牛藝術營地也在當天正式開營。在翠綠的草坪上,咖啡美食、露天音樂、篝火晚會、親子嬉戲、非遺手工……營地迎來一撥又一撥游客,草坪香氣與游客歡聲笑語交織升騰,“草坪+露營” 的熱潮讓錢長村火了一把,也不斷刷新錢長村在鄉村文旅中的熱度。
負責人陳艷坦言,鄉村營地缺少人流量,這是不可逃避的短板,而錢長村的千畝草坪就是最大的優勢。經過深思熟慮,她將營地的主要目標人群定位為活動團隊,“除了散客,我們主要接待企業團建、體育賽事等團隊,無論是一個人的休閑還是千人的狂歡,這里都可以滿足”。“草坪+露營” 的成功試水,為錢長村從傳統農業向鄉村旅游轉型找到了突破口。
錢長村蝸牛藝術營地一角。圖片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為了延長游客停留時間,豐富旅游體驗,錢長村正在積極籌備水果采摘和蝸牛養殖營地建設,并結合附近 300 畝生態園,構建集 “吃、住、行、游、娛” 為一體的農旅新業態。錢愛東透露:“我們還將深度融合休閑體驗、文化教育、健康養老等產業,不斷擴大產業版圖,真正讓錢長村的草坪產生更大價值,帶動村民持續增收。”
如今的錢長村,憑借著高沙土 “點草成金” 的智慧、科技守護草坪產業的堅持以及 “草坪 +” 模式的大膽創新,從“賣草坪”轉向“賣風景”,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越走越穩、越走越寬。曾經那片因土質限制傳統農業發展的土地,如今已變成充滿希望的綠色富礦。每一寸草坪,都凝聚著錢長村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錢長村將繼續依托自身優勢,深耕草坪產業,不斷拓展產業邊界,以綠色為筆,繪就更加絢麗多彩的鄉村振興新圖景,讓 “江蘇草坪第一村” 的名號更加響亮,也為更多鄉村提供可借鑒的發展樣板,綻放出更多的幸福之花。
文/李詩睿
資料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央廣網、南通日報、中國江蘇網、如皋市人民政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