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上學,竟然有學校禁止學生講廣東話?
最近,就有這么一所學校受到了大家的關注。
(圖:香港01)
事情的起因是一個專門介紹香港學校和升學攻略的自媒體博主上傳了一段與(德萃學校幼稚園部及小學部總校長)朱子穎訪談的短片。
“香港這間小學 學生之間不能說粵語?”
(圖:雅虎新聞)
光是看到視頻上的這行小字,就讓人感覺很獵奇了...
換誰也想不到,“港校”和“禁粵語”這兩個詞竟然有一天能組合到一起?!
本以為只是標題黨騙人點擊,但點開視頻內容后發現:這事居然是真實存在的...
引以為豪
這所學校的校長在訪談中特意表示這是一項“引以為豪”的政策(好得意慨政策),直言學生在校內是不允許講廣東話的,只能講英語和普通話。
校方認為這樣做對香港和內地學生都有益。
(圖:雅虎新聞)
一方面,香港學生雖然英語水平較好,但普通話能力普遍較弱,可以通過與內地同學的日常交流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內地學生則能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中同步學習"中文"和常識科目,而英語能力則可以通過課間互動自然習得。
這一片段很快就被轉載到了其他社交媒體平臺,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
(圖:抖音)
有網友對此政策表示不滿,認為廣東話是香港文化核心組成部分,應在教育中得到保留和重視。
(圖:抖音)
還有網友發現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校長在接受普通話訪問時,全程卻用廣東話回答...認為這與校內“禁粵語”的政策自相矛盾。
這一視頻片段火了之后,還有媒體向校長和校方查詢詳情,起初都未獲回復。
(圖:網絡)
不過當記者以家長身份向校方咨詢時,校方則表示老師主要是外籍或普通話為母語的人士,因此學生甚少在課堂上用廣東話交流,但表示他們不會因講廣東話而受罰,在課后活動亦可講廣東話。
“校內學生老師只會講英語和普通話,同學基本入學要識聽,學校唔會罰學生講廣東話”
(圖:香港01)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還關注到了這件事,表示學校為了營造語境,或是課程與教學需要,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多講或使用英語及普通話無可厚非。
但對于校內交流時用何語言,學校可以采取寬松相容的態度,鼓勵學生視乎不同場景,使用相應的語言進行溝通。
隨著輿論的持續發酵,校方終于在昨天(5月20日)作出了正式回應。
(圖:香港經濟日報)
德萃學校發文表示,創校至今一直延用這樣的語言政策,并且獲得了家長們的共識。
廣東話作為大部分學生的母語,學生在家中與家人溝通及在香港日常生活中,有充分機會使用,所以在上課時間聚焦于英語及普通話。
(圖:香港01)
校方還表示,在課外活動,老師和學生是會用英語、普通話或者廣東話進行溝通互動的。
那么問題來了:要是在課堂上不小心說了廣東話會怎樣呢?
校長朱子穎是這樣說的:如果學生在校內說了廣東話,老師只會口頭提醒,不會有處罰。
(圖:香港01)
兩種口語并不對立!
近幾年來,有關于在港使用“普通話”還是“廣東話”用作教學一直都是非常有爭議的話題。
甚至有家長在給孩子挑學校之前都會先了解學校是普教中or粵教中。
(圖:香港01)
比如有支持普教中的就認為這樣能做到語言和文字一致,減少俚語入文、減少學生受粵語方言及語法等影響,讓學生掌握好現代漢語。
(圖:香港01)
有支持粵教中的則認為學生聽都沒聽明白怎么會有心思學中文?
(圖:網絡)
不過說實在的,其實廣東話和普通話并非對立關系,而是互補共存的語言工具。
就官方層面來說,兩文(中文、英文)三語(廣東話、普通話、英語)是香港自1997年成立后就推廣的語文政策。
在港要想當公務員對廣東話和普通話都有明確的要求,均需通過考核才能上崗任職。
(圖:公務員事務局)
近些年來隨著兩地交流日益密切,從內地來港的港漂為了更好地融入本地生活學習廣東話已成常態。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港人也在主動提升普通話能力,認為需要學習普通話的人數比例也有所上升。
(圖:明報)
說到底,語言就是一種溝通工具,多學會一種也就多一個機會。
正所謂技多不壓身,多學一門語言總不會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