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楊芮雯
在社交平臺上,一種獨特的育兒方式悄然興起——家長們組團全英文遛娃,這一現象引發了不少網友的關注與討論。
全英文遛娃活動通常由家長們自發組織,他們選擇在公園、社區廣場等開闊場地進行。活動過程中,家長們全程用英語與孩子交流,在家長們看來,這種形式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語言實踐機會,孩子們在與同齡伙伴的互動中,自然地運用英語表達想法,極大地激發了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記者搜索發現群里小孩大多在6歲以內,最小的孩子僅10個月大。家長們普遍認為,孩子越早投入到語言環境中,越能更快地掌握學習。專家對此提醒,過早融入外語環境或致母語學習滯后。
“全英文遛娃”活動興起 圖片來源網絡
線上組隊全英文遛娃活動
一個月報名家庭超150戶
“坐標廣州,找有一定英文基礎的小朋友家庭周末一起遛娃,讓娃娃們全英文溝通。”
5月28日,廣州市民瀟瀟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她是一位有兩個孩子的母親,大寶4歲半,小寶1歲半。曾在國外旅游時因語言不通而“全程像啞巴”,因此從大寶出生起,她就注重培養孩子的英語學習習慣,堅持讓孩子觀看英語動畫片、閱讀英語讀物,讓英語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全英文遛娃”活動安排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孩子天生具備語言學習能力,就像我們從小會說家鄉話一樣,只要有合適的語言環境,學習任何語言都不難。”瀟瀟說,為了給孩子營造更好的戶外英語學習氛圍,今年3月,她在社交平臺發帖,邀請同城家長一起組織“全英文遛娃”活動。出乎意料的是,帖子發布后立即吸引了10組家庭踴躍報名,不到一個月,報名家庭激增到150戶。
瀟瀟介紹,活動通常在周末舉行,地點多為門票免費的公園。每次活動從下午2點持續到5點,孩子們會在活動中用英語自我介紹,參與木頭人、蒙眼尋寶等趣味游戲,家長們則圍坐一旁,享受輕松愉快的露營氛圍。瀟瀟強調,活動全程免費,不以盈利為目的,參與活動的條件是孩子三歲以上,要有英文名和一定的英語基礎,沒說話的不限制年齡,父母帶來都可以。盡管瀟瀟自己的英語水平有限,但她也會盡量用英語與孩子們交流,為他們樹立榜樣。
“全英文遛娃”活動安排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低成本高效率。”另一位報名參加的家長小梅對這種英語學習模式表示認可。她認為,語言學習需要大量的輸入和輸出,而全英文遛娃活動為孩子們提供了真實的語言運用場景,有助于他們更好地掌握英語發音、語感和表達方法,孩子們在交流中學會用英語溝通、分享和解決問題,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全英文遛娃”活動安排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此外,活動還能讓孩子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培養他們的社交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同時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可謂一舉多得。
專家:
不失為一種積極的育兒探索
但過早融入外語環境或致母語學習滯后
記者在瀟瀟組建的“全英文遛娃”群里看到,群里小孩大多在6歲以內,最小的孩子僅10個月大。家長們普遍認為,孩子越早投入到語言環境中,越能更快地掌握學習,而瀟瀟自述自家孩子“幾個月大的時候看的就是英文動畫片,從不看普通話的版本。”
記者搜索發現,“全英文遛娃”家長群體遍布全國,甚至有家長在孩子5個月大躺在手推車里時,就開始對孩子說英語。這一現象背后,不難看出家長們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焦慮。這種育兒方式在社交平臺也引發了爭議,有網友認為,這樣的學習方式過于“雞娃”,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壓力。
封面新聞記者隨后采訪了二十一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熊丙奇指出,學習英語的核心在于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和氛圍。相比之下,學校中常見的“啞巴英語”和“應試英語”模式,往往難以讓孩子真正掌握這門語言。因此,家長們自發組織的全英文遛娃活動,可以被視為一種積極的育兒嘗試,反映出家長們對子女教育的高度關注以及對培養國際化視野的追求。
“全英文遛娃”活動興起 圖片來源于網絡
然而,熊丙奇也提醒家長們注意,5歲之前是孩子學習母語的黃金時期。如果孩子過早、過度地依賴全英文交流,可能會在母語學習上出現延遲,甚至影響他們對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此外,對于英語水平有限的家長來說,組織全英文遛娃活動可能會面臨諸多困難,如何確保活動的質量和效果,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未來的育兒實踐中,家長們需要進一步思考和探索如何在英語學習與母語教育之間找到平衡,以及如何更好地發揮全英文遛娃活動的優勢。”熊丙奇總結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