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年,從內外部看中國,都覺得我們現在已經不低調了。實際上,我們還是非常低調的低調。
就像最近印巴沖突中,中國殲10CE戰機大放異彩,外媒評價中國的軍事實力只展現了冰山一角。
中國“戰天斗地”“修理地球”中,干的很多大事也一樣很低調。
比如,在撒哈拉大沙漠干的這件大事,這兩天被國外媒體報道后,居然國內連個熱搜都沒上。
大家都知道,撒哈拉沙漠年均降雨量不足50毫米,極端溫差與流動沙丘之下,是人類生存的禁區。
處于撒哈拉沙漠的埃及,年糖消費量約330萬噸,但本土產量僅280萬噸,存在顯著供需缺口,對沙漠卻只能干看著。
但中國“一帶一路”輻射到這里,中國人領銜“神操作”之后,就突破了世代埃及人的認知。
既然埃及市場是剛需,?阿聯酋有錢,愿意跟著中國投資,?埃及可以?提供這些“不毛之地”及政策保障,那?中國就以農業技術與工程支持,包括灌溉系統、甜菜種植技術等賦能,一起整一個“運河糖業”的大項目看看。
于是,在埃及南部明亞省的撒哈拉沙漠區域實施開墾約?5萬公頃沙漠土地?,
建成高產甜菜農田,同時建設一座年產90萬噸原糖的現代化糖廠。
項目效果如何,還沒等我們搞一個消息,2025年5月23日,巴西《論壇》雜志網站以《我從未想過!中國將撒哈拉沙漠改造成農業區》為題進行了報道。
“運河糖業”項目通過中國企業中曼集團設計推進建設的350口自流井灌溉網絡,已投入運營50口井,正以精準滴灌技術破解水資源匱乏的困局。項目第二年的甜菜產量就激增50%。
上圖是航拍所見,圓形的綠洲方格固定住了沙漠移動。“運河糖業”項目“向沙漠要耕地”的壯舉,標志著人類首次在撒哈拉沙漠實現規模化農業,回答了全球糧食安全與生態治理的世紀難題?。
這種技術突破的背后,其實是中國數十年治沙經驗的積淀——從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草方格固沙到光伏滴灌系統,中國已形成一套“因地制宜、科技賦能”的沙漠改造方法論?。
也就是中國不但能將塔克拉瑪干沙漠圍了起來,建成了3046公里長的綠色防護帶,把塔克拉瑪干出“水”,養成了高檔海鮮,也可以把撒哈拉沙漠整出“糖”,成就甜蜜事業。
曾幾何,西方輿論場曾對中國生態治理項目充滿質疑,《華盛頓郵報》將塔克拉瑪干沙漠綠化斥為“生態災難”,卻對同類技術在中東的應用保持沉默?。
當埃及憑借這個“運河糖業”項目將食糖自給率提升至85%,減少50萬噸進口依賴,以無可辯駁的事實撕下了這種雙重標準的偽裝。
中國技術不僅在本國治理34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更在非洲大地創造著綠色生產力。
這也難怪有埃及網友稱,“我們正在見證神話變為現實。”這就是中國智慧和力量。
“我命由我不由天”。對于中國而言,沒有戰勝不了的自然環境。從大禹治水到愚公移山,中華民族的古老寓言始終鐫刻著“人定勝天”的精神密碼。
今天,在氣候變化與糧食危機疊加的至暗時刻,中國幫助埃及“馴服”不毛之地的方案正在證明:沙漠的盡頭,不僅可以是新生的綠意,還可以是流淌甜蜜的應許之地。
這就是現在的中國,都顧不上展示這些“邊邊角角”的實力和業績。不經意間,我們在各領域各系統的成就,悄然間點線成面、面面成體,正以降維壓頂之勢而來。
沒有辦法,苦心人天不負,自身還如此用力,我們不強誰強啊!
打,看到綜合國力硬實力飆升,他們也不敢打;拼,面對智慧和勤勞的人民,只能望塵莫及。這還怎么整?老實些吧!
解筱文:戰略學者。主評時政、文化、商業、鐵路。微信公眾號:zgmjply(評論員解筱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