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在船上看著非洲大陸漸漸遠去,我問自己:為什么我們需要旅行,需要去那些被認為是邊緣化的貧窮落后的地方?
撰文丨一嫻
2024年9月9日,我們乘坐皇家加勒比海洋旋律號,回到美國邁阿密,結束了274天的環球旅行。
這次環球郵輪旅行,較之2020年我們乘坐歌詩達美味號郵輪120天的旅行,去的地方更多,視野更加開闊,感想也更多。有人說,經歷一次環球旅行的見聞和感悟在某種程度上能改變三觀,我深以為然。
盡管回來已經幾個月,但無論什么時候回頭看,自己常常都覺得不可思議。這是一生中最難得又最有意義的一次旅行,歷時274天,行程約14萬公里,經過五大洋七大洲60多個國家或地區,150多個港口……
▲本文作者乘坐的皇家加勒比郵輪公司的海洋旋律號
一路走來有太多的收獲和感慨,所有的旅行都寫了日記,做了視頻記錄。離開的時間越久,回味和體會越深。
這是一次堪稱完美的環球旅行,唯一發生的大事,是因為紅海危機爆發,胡塞武裝多次襲擊商船,全球航運受到嚴重影響。郵輪方面為安全起見,也宣布改道,取消經過紅海航線和之后的一系列旅行,改道非洲,計劃繞非洲大陸一圈。
消息傳來,旅客們又是遺憾又是興奮,遺憾的是很多預定游覽的港口,包括中東諸國和希臘眾島嶼被取消。興奮的是能夠環繞非洲大陸,是一次極其難得的機會,在這之前,還沒有一艘大型郵輪環繞過非洲大陸。
從穿越中東去歐洲到轉向非洲,地圖上的航線被重新勾勒,仿佛命運之神興之所起,推開了一扇原本不會打開的門。可以說,非洲之行是這次旅行和人生中最難得、印象最深的旅程。
環繞非洲,經過東部海岸的塞舌爾、毛里求斯、留尼汪——原定的馬達加斯加因為大浪取消——這些基本都是著名的旅游勝地。
在非洲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塞舌爾,留下的印象是當地的二寶:據說是遠古文明留下的形狀如人的臀部的海椰子,以及古色古香的陸龜。
▲形狀如人的臀部的海椰子
在毛里求斯,乘坐直升飛機觀看了罕見的海底瀑布,那一片淺綠深碧,淺藍湛藍黛藍,在光影中變幻、流動……恍如仙境,這樣的神奇美景,據說是上帝造好后花園后,大手一揮給毛里求斯的饋贈。
還有南非,殖民地歷史,野生動物園自由而生動的動物們,還有桌山的宏大氣勢,好望角前浩瀚無垠的大西洋和印度洋風起云涌……
這些國家,如同一串沉靜的舊珍珠,不同的自然景觀、殖民遺痕、文化風貌和發展階段,散發出各自的風情。但真正讓我沉思感慨的,是西非四國國:納米比亞、安哥拉、加納和塞內加爾。
▲在直升飛機上俯瞰毛里求斯海底瀑布
在這四處國度,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時間的節奏并不只存在于發達國家的標準時鐘里,文明的尺度也不僅寫在GDP上。
納米比亞:很社會主義的感覺
西非首站是納米比亞,行程有兩種選擇,一是自然景觀,看看海豹、著名的紅沙丘火烈鳥鹽湖粉紅湖……另一是人文內容,去看老百姓生活,看土著部落,和他們交流……我們選了人文內容。
國人尤其是年輕人,很少知道納米比亞,其實納米比亞很美麗,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納米比亞人均GDP達到4000多美元,排在南非后面,在非洲不算很窮。
我們在導游的帶領下,參觀赫雷羅人(Herero)部族區。這個世界,富人的富足五花八門,窮人的窮則都一樣。但是納米比亞好像有點例外。我們到的那塊貧民區,放眼望去,差不多270度的視野都是一大片低矮破舊的房屋。房子是真破爛,有的屋子一眼看進去幾乎家徒四壁,有家具也是破破爛爛的。
但人們身上穿的都還不錯,孩子們臉上也有笑容,很多孩子在鏡頭下都很自然,會擺pose,可見衣食沒問題。據說窮人富人的孩子都上學,就是校服檔次不同。公校收費很少,公立醫療收費低廉甚至免費,很社會主義的感覺。
▲納米比亞的學生
政府也建造安居屋,一座座顏色柔和的平房。我們看了一座毛坯房,兩室一浴還有一間廚房兼廳,大約30平方米。一座已經入住的公居屋,門口晾曬很多衣服,還停著一輛破舊SUV。據說要住安居屋需要排隊20年,如果政府里有親戚或熟人,就可以提前排到。在不發達國家很常見的操作,窮人不例外也有檔次。
導游帶我們見一個赫雷羅人部落Mama,頭上包著扁平的大包頭,面容蒼老慈祥,70多歲,有6個孩子,由一個現代裝束的年輕姑娘陪著做吉祥物,介紹一些部落生活習俗和各種用具。有趣的是,部落男人可以娶12個妻子,但都得由大老婆挑選,大老婆的地位很有點中國古代家庭里嫡妻的意味。
納米比亞總體比其他西非國家安全,我們在隨團項目結束后,自己出去雇了輛破豐田,走馬觀花游覽了粉紅湖鹽湖紅沙丘和看火烈鳥。
歸途中很罕見地在小集市上看到兩個辛巴族婦女,頭發上梳著發髻涂著厚厚的紅泥巴,裸露著的上身也涂滿紅泥,當時感到非常驚奇也有些震撼。
▲陽光照耀下的辛巴族少女紅泥發
辛巴族曾經是非洲大草原富庶和強大的游牧民族,時光流逝,如今倔強的辛巴族人選擇遠離現代文明,定居在貧瘠的沙漠灌木地帶,目前人口已不足兩萬。聞之令人唏噓。
安哥拉:有很多中國人在謀生
安哥拉,據說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其實2022年安哥人均GDP為3000美元,尚可。
安哥拉之所以會被認為是最貧窮的國家,主要是看上去又窮又亂,安哥拉內戰(冷戰時期開始的代理戰爭)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一直到2002年才基本結束。簡言之,這塊曾經是葡萄牙最富庶的殖民地,是他們自己把自己打爛了。
▲安哥拉羅安達小鎮即景
安哥拉在內戰結束后,中國是主要的重建伙伴,是安哥拉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安哥拉則是中國在非洲的第二大貿易伙伴,雙方關系穩固合作廣泛。但安哥拉治安混亂,槍支泛濫,當局治理能力不足,近年有很多中國人在安哥拉謀生,中企也不斷發展,當地專門針對中國人的搶劫和綁架案頻頻發生。
我們坐大巴出行,前面有一輛警用摩托隨行開道,想來是有威嚇作用。參觀了幾個博物館,包括武器博物館和安哥拉前總統博物館。武器館前的空地上,畫著很多紅色的令人心悸的大×,導游說那就是被殺死的人的痕跡,其中有他的親人。武器館展現的內容,不僅是武器,而是武器的使用歷史貫穿全部。
歷史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勝利者往往也是既得利益者,隨團在富人區的海灘休憩,想到的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歷史輪回。
▲安哥拉首都羅安達景色
順便說一下安哥拉的中國人,這些年增加很多,據說如今安哥拉首都羅安達的中國城包括16個大樓,共計400多家店鋪,以及一個擁有29棟建筑的住宅區。恐怕是全球最大的海外中國城吧。
人多了魚龍混雜,出現幫派涉黑爭奪資源地盤,后來發展到搶劫綁架,殺人撕票。當地政府也束手無策,最后據說經兩國協商,中國公安部派掃黑工作組到安哥拉,狠加掃蕩一番,才算基本解決問題。然后,本地歹徒開始針對中國人(據說認為中國人人傻錢多)搶劫綁架的事情時有發生。
加納:出行全程有特警護送
加納是此次非洲之行印象排名最末的國家。加納的部落小有名氣,據說加納還有很多偏遠的部落,那里的人們完全沒有國家的概念。
我們到首都不遠的一個鄉村訪問阿坎族部落,酋長帶著一副眼鏡(文明的痕跡),不茍言笑,有著上位者該有的威嚴。雖然此酋長非彼酋長(那種頭頂一塊布富得流油),在他身上依然可以看到權力的巨大能量,一個小小的部落酋長,坐出了不可一世的帝王的范兒,令人嘆為觀止!
▲坐出了不可一世帝王范兒的加納部落酋長
我們觀看了叩問神靈是否同意我們進入部落的儀式,神靈沒有意見,于是我們草草參觀了部落,一片片破敗的房屋,和部落婦女一些制作食物的操作。部落沒有招待的意思,說實話我們也不敢參與。
加納是熱帶傳染病流傳的地方,黃熱病、肝炎、甚至有霍亂——這種在世界上幾乎絕跡的烈性傳染病。郵輪上放棄非洲旅行的旅客,擔心非洲的傳染病是其中原因之一,而如果旅客沒有注射黃熱病疫苗,就不允許進入非洲。
▲正在制作食物的加納部落婦女
我們還參觀了一所學校,校舍很簡單,還算整潔,孩子們看上去很快樂,表演濃烈非洲風格的唱歌和舞蹈。校長講話時,笑容滿面地呼吁大家捐款支持學校建設,我們捐了一點心意,一轉身,不料看到校長飛快地把心意塞進口袋,然后繼續笑容滿面。我有點疑惑,不過想想這里是部落附近的學校,也就釋然了。
在加納,我們出行全程有特警護送,前面一輛拉著警笛開路,后面一輛車上有4名持槍特警,其中有兩名女警,皮膚黝黑,英姿颯爽,很吸引眼球。可見,加納的治安不好,當然,我們的旅費也因此多付出不少。
需要特別提及的是,在非洲,很多地方都有當年黑奴和販賣黑奴的遺址。著名的加納埃爾米納城堡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的歷史文化遺產,當年是非洲西岸最大的黑奴販賣轉運點,黑暗狹窄的地牢里血跡斑斑,令人感到窒息。
所有這類遺址,都有太多不幸的靈魂在飄蕩,資本的早期積累,鋪墊太多的白骨,沾滿太多血淚。
塞內加爾:非洲文化的重要展示平臺
西非最后一站是塞內加爾。塞內加爾也是非洲窮國,曾經的法國殖民地。2022年人均GDP僅有1500美元,比安哥拉還窮,經濟支柱主要是漁業、花生、磷酸鹽和旅游業。但塞內加爾政局較穩定,治安狀況總體較好。我們出游也無需警方護送了。
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游覽,感覺到處都是紀念碑博物館,有趣的是,這些建筑名字前面幾乎都不是塞內加爾,而都冠以“非洲”:非洲復興紀念碑、非洲藝術館、非洲……還有著名的黑人文明博物館等等。這些都與泛非洲主義有關,被譽為泛非洲運動之父的愛德華·布萊登就是塞內加爾人,歷屆塞內加爾總統也都致力于推動泛非主義,所以會有這類冠名。
▲位于達喀爾的非洲復興紀念碑
在達喀爾,處處都有中國的影響。中國和塞內加爾是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中國援建大橋和高速公路,以及在醫療教育方面的援助,達喀爾著名的黑人文明博物館就是中國援建的,成為非洲文化的重要展示平臺。
中國還是塞內加爾第一大花生出口國。游達喀爾時遇上好幾次大塞車,塞車時很多小販穿梭于車輛之間賣的都是一小包一小包的花生。回程經過一個本地街市,擺滿了小攤,賣各種衣服日用品,導游特別強調說,這里每一件東西都是中國制造!
達喀爾有一座著名的天主教主座教堂(勝利圣母大教堂),令人印象非常深刻:新蘇丹風格的塔樓,拜占庭式的圓頂和露臺,門口四根柱子上的天使雕像,罕見地取自非洲游牧民族富拉尼女孩形象。
在這個90%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度,雖然貧窮,然而諸如法語教育、宗教、傳統音樂和城市生活,融合自然,給人的印象,溫和美觀且和諧。
▲遠眺南非好望角
歷時約一個月(包括海上巡航),我們完成繞非洲大陸的旅行,收獲良多。當我在船上看著非洲大陸漸漸遠去,我問自己:為什么我們需要旅行,需要去那些被認為是邊緣化的貧窮落后的地方?
確實,親眼目睹的感受,往往更令人深思,不懈地去尋找答案:人的平等和不平等,落后和先進,貧困和富庶,究竟根源是什么?
千百年過去了,大海依舊波濤洶涌,大航海時代帶來了一種文明,另一些文明卻因此消失,人類走了千萬年,其實仍然沒有真正走出叢林。
人的一生就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遇見的人,就是一個人的氣質和格局。
環球旅行所見的壯麗或柔美的山水,瑰麗或古樸的城市建筑,各種各樣的人們,自然地理人文歷史,極其豐富多彩,收獲頗豐,給予自己的種種切身感受和體會,可以說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
*本文為冰川思想庫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題圖為納米比亞的貧民區。本文配圖均由作者提供
*本版編輯:冰小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