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這次對哈佛開刀,表面上是拿「反猶主義」和「與中國合作」當幌子,實際上背后藏著好幾層政治算盤。
咱們得把這事兒掰開揉碎了看,才能明白他為啥非得跟哈佛過不去。
首先,這是特朗普的“政治立威”手段。哈佛一直是美國精英教育的招牌,也是自由派思想的大本營。特朗普打從心底里瞧不上這些頂尖大學,覺得它們培養的學生跟自己的保守價值觀對著干。
他上任后就一直盯著哈佛,先是指責哈佛包庇反猶主義,接著又要求改革管理結構、取消多元化招生政策(DEI項目),說白了就是想讓大學在政治上站隊,支持他的路線。哈佛要是服軟了,其他大學自然不敢吭聲;但哈佛偏不低頭,特朗普就急眼了,直接用「取消招收國際生資格」這招狠的,殺雞儆猴,警告全美高校別跟他對著干。
其次,這是特朗普為選舉做的布局。他現在滿腦子想著下屆大選,得拉攏保守派選民。打擊反猶主義是個現成的政治正確旗號,既能討好猶太選民,又能把自己塑造成“捍衛美國價值觀”的英雄。
更絕的是,他把哈佛跟“支持恐怖主義”、“親華”這些帽子扣在一起,一下子就能點燃國內的民粹情緒,讓支持者覺得他在“守護美國安全”。說白了,這就是拿哈佛當靶子,給自己撈政治資本。
第三,這是特朗普的意識形態戰爭。他對哈佛這種精英大學的多元化政策恨之入骨,尤其是DEI(多元、平等、包容)項目。在他眼里,這些政策是在“搞身份政治”,削弱白人的主導地位。他要求哈佛取消這些項目,甚至要審查國際學生的政治傾向,其實是想把大學變成保守思想的陣地。哈佛拒絕妥協,特朗普就用斷資金、攆學生這些手段施壓,試圖摧毀自由派的學術根基。
第四,這是特朗普的“經濟控制策略”。哈佛雖然有錢,但每年拿聯邦政府的研究經費和撥款也不少(比如被凍結的22億美元)。特朗普通過削減資金,逼著哈佛在政策上讓步。要是哈佛服軟了,其他大學也得跟著改;要是哈佛硬扛,他就用“攆走國際生”這招斷財路——國際生每年給哈佛貢獻4億美元學費,沒了這筆錢,哈佛的財政壓力可不小。這招既狠又準,直接戳中哈佛的軟肋。
至于中國因素,確實是特朗普打的一張牌,但不是主因。他把哈佛跟中國合作當借口,一方面是延續之前的“中國威脅論”,另一方面是想阻止中國學生獲得美國頂尖教育資源,尤其是STEM領域。不過從這次事件來看,他的目標更廣泛,包括歐洲、中東等地區的學生,甚至連比利時公主都被牽連了。這說明他真正在意的不是中國,而是通過打擊國際生,削弱大學的多元化和影響力,鞏固自己的政治權力。
最后,這里面還有特朗普的“個人恩怨”。他當總統時就跟精英階層不對付,尤其是媒體和學術界。哈佛作為美國最老牌的名校,一直是批評他的主力軍。他可能覺得哈佛看不起他,所以借著這次機會公報私仇,報復那些不把他放在眼里的“知識分子”。這種“你不讓我舒服,我就讓你難看”的心態,也是他對哈佛下狠手的一個重要原因。
總的來說,特朗普對哈佛開刀,是政治立威、選舉布局、意識形態戰爭、經濟控制和個人恩怨的混合產物。中國因素只是他找的一個由頭,真正的目標是通過打壓精英大學,重塑美國的政治和文化格局,為自己的政治野心鋪路。
這種做法不僅傷害了哈佛和國際學生,也讓美國高等教育的全球聲譽受損,堪稱「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不過對特朗普來說,只要能達到政治目的,這些代價他根本不在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