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親赴前線,直升機遭遇烏克蘭無人機群襲擊。
四天后,烏克蘭首都基輔經歷開戰以來最猛烈的一次空襲,多處民居被摧毀,數十人傷亡。
就在緊張局勢加劇之時,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突然發表言論:不僅指責普京“失去理智”,還直接批評澤連斯基“每一句話都在制造混亂”!
特朗普通過網絡平臺雙管齊下,掀起全球輿論波瀾,而烏軍卻因美援中斷陷入攻防困境。
與此同時,俄羅斯加速部署新型電子戰設備與導彈系統,借助技術優勢穩固防御線。
普京前線遇襲,特朗普發聲攪動戰局
2025年5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前往靠近俄烏邊境的庫爾斯克地區視察。
根據俄方透露的信息,普京乘坐的直升機在飛越相關區域時,遭到烏克蘭從基輔方向發射的46架固定翼無人機圍攻。
俄方表示,此次襲擊規模空前,俄軍防空系統迅速啟動攔截程序,并展開緊急防御行動。
庫爾斯克防空部隊指揮官達什金稱,所有來襲目標均在俄方控制區域內被成功發現并處理,這一事件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不久之后,俄烏戰場其他區域也出現戰事升級跡象,四天后基輔及周邊多地遭受大規模空襲。
烏克蘭方面聲稱,在24日至25日期間,俄軍出動近300架“天竺葵”無人機,并發射69枚導彈,對國內22個關鍵地區實施密集打擊。
基輔市中心多個住宅區和公共設施被擊中,戈洛西夫斯基區一棟五層建筑在襲擊中倒塌。
當地救援部門確認至少12人死亡,另有人員失蹤。
烏克蘭空軍司令部承認,部分區域的防空系統未能及時反應,導致嚴重人員傷亡。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發文,公開批評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這一舉動引起國際輿論高度關注。
在帖文中,特朗普針對俄方近期對烏克蘭的密集空襲發表看法,稱“普京已經完全失去理智”。
他還回憶自己任內與普京的互動,表示雙方曾維持“非常友好的關系”,但如今的局勢表明普京的行為已經“徹底失控”。
在同一份聲明中,特朗普點名澤連斯基,指責其近期言論句句都在制造麻煩,并呼吁他立即停止這種行為。
然而,烏克蘭仍在持續推進遠程打擊行動,促使俄羅斯采取了“報復措施”。
俄羅斯此前曾對烏克蘭全國范圍內的能源設施進行高強度打擊,摧毀了大量發電廠和變電站。
僅在5月25日當天,俄國防部通報稱,俄防空力量就擊落了烏方超過200架無人機,其中包括莫斯科州上空的13架。
卡盧加、特維爾等地的機場臨時關閉,航班暫停運營,部分地區進入緊急管控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普京此前還計劃試射RS-24亞爾斯洲際導彈,以威懾烏克蘭,同時多次強調核力量是俄羅斯生存的底線。
除了正面戰場上的不利局面外,烏克蘭還面臨“美國外援”斷供的問題。
美援短缺問題凸顯,烏軍火力受限,情報鏈斷裂
自2025年3月美國暫停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以來,戰場形勢對烏方愈發不利。
由于美國國會遲遲未通過新的撥款法案,盡管歐洲多國承諾繼續支持烏克蘭,但援助形式分散,整體效率受到限制。
為應對突發狀況,烏克蘭不得不選擇間接采購方式,由歐洲國家出資,從美國軍火商處購買裝備,再通過第三方轉交給烏軍使用。
情報支持不足成為烏克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過去,美方通過地理空間情報局和商業遙感機構,持續為烏軍提供高分辨率圖像和戰場態勢數據。
這些情報在判斷導彈發射點、兵力調動以及后勤集結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例如,烏克蘭曾依靠美方提供的坐標信息,成功打擊并擊沉了俄羅斯的“莫斯科號”導彈巡洋艦。
然而,隨著美國情報共享的中斷,烏軍前線作戰能力受到明顯限制,許多打擊任務被迫推遲或暫停。
此外,裝備維護也成為烏克蘭亟需解決的問題。
美方此前提供的主戰裝備,如M1A1主戰坦克、M2步兵戰車、M113裝甲車和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構成了烏軍的核心戰斗力。
大多數武器系統在維護、訓練以及零部件補給方面高度依賴美國的支持。
烏方雖然嘗試通過拆解退役裝備或合并作戰單位來維持短期運轉,但歐洲提供的替代裝備如德國“豹”式坦克和法國“凱撒”自行火炮數量有限,技術接口不同,融入現有體系仍需時間。
而且,歐洲國家的生產能力受到預算和技術限制的影響,短期內難以提供與美制裝備同等規模的替代品。
烏克蘭前線吃緊:戰爭步入消耗賽跑階段
目前,烏軍廣泛使用的155毫米口徑炮彈原本由美歐聯合供應,但根據2024年初的數據,歐洲的實際產量遠低于預期。
烏方實際獲得的彈藥數量不足計劃目標的一半,導致前線作戰面臨彈藥儲備緊張的局面。
在防空系統領域,烏軍所依賴的“愛國者”系統目前尚無成熟的替代方案。
盡管歐洲具備開發類似系統的能力,但在攔截高超音速目標和大面積覆蓋能力方面仍有差距。
此次基輔空襲事件中,部分防空區域被突破,與防空系統的維護不善及彈藥短缺密切相關。
空襲升級與西方政界近期頻繁表態存在密切聯系。
5月中旬,多位國家領導人在不同場合重申對烏克蘭“長期支持”的立場。
據媒體報道,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對繼續援助烏克蘭持保留態度,曾公開表示“歐洲應承擔更多責任”。
近期,特朗普與俄羅斯方面的外交溝通引發外界對其政策立場可能變化的猜測。
盡管美國表面上暫停了軍事援助,但并未全面限制民間軍火交易,這種“半退出”模式在實踐中可能仍對烏克蘭構成一定支持。
目前,俄烏雙方均未釋放明確的停火信號。
俄羅斯正在加快部署電子戰設備與導彈系統,烏克蘭則依靠外援維持前線運作。
5月以來的戰事集中反映出戰爭模式的變化:以無人機、遠程導彈和電子戰為主的非接觸對抗逐漸取代傳統陣地戰。
雙方在后勤補給和戰場感知能力方面的差距也日益顯現。
隨著前線局勢持續動蕩,烏克蘭在補給、人員和武器方面對外部資源的依賴程度進一步加深,而俄羅斯則試圖通過技術升級和自主生產鞏固自身防線。
對于外部援助方而言,如何在不升級沖突的前提下維持現有政策,同樣需要更加謹慎的考量與安排。
信息來源:烏克蘭對美國軍援的依賴到底有多大? 媒體:中國航天報 2025-03-17 19:03
曲線援烏?美媒爆料:歐洲準備購買美制武器送往基輔 2025-05-25 19:49·環球時報
俄烏交換戰俘期間仍互襲首都地區 2025-05-26 07:00·南方都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