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看了辛柏青發(fā)的訃告,我心頭一顫,卻始終沒落下淚來。
只覺是娛樂圈又一位低調(diào)的演員走了,對朱媛媛的印象仍停留在《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里那個扎著馬尾、總愛抿嘴笑的“李云芳”——那會就覺得她像極了弄堂里真實存在的鄰家姐姐,連碎花襯衫的褶皺都透著煙火氣。
可直到看到66歲的倪萍為朱媛媛寫下的千字悼念文,那些藏在字縫里的鮮活細(xì)節(jié),像是一把鈍刀,猛然間就剜出了我壓抑許久的眼淚。
拜讀完倪萍老師的長文后,那一刻我哭的稀里嘩啦。
倪萍的千字長文里,筆尖流淌的不是文采,是剜心的痛。最后的“舍不得”讓人瞬間淚目。
她記得2003年拍《浪漫的事》正值非典讓人沉郁時,朱媛媛穿著白大褂往人身上灑水消毒的頑皮模樣;記得拍《八兄弟》時的34分鐘長鏡頭里,這個“戲瘋子”哭到脫力仍追著導(dǎo)演喊“再來一遍”的較真;
更記得拍《家有九鳳》時下雪天里時,朱媛媛說來就來的哭戲。這些細(xì)碎如沙的往事,堆砌出影視圈最珍貴的真相:真正的好演員從不需要熱搜榜上的“演技炸裂”通稿,觀眾自會在二十年后為她的某個抬眼動作淚流滿面。
倪萍老師對朱媛媛是真的感情,真的不舍。字里行間,感受到她敘述朱媛媛的那些語言,就仿佛是她在說話。
真正傷心的人用文字在惦念,沒有華麗的詞藻,全是樸實的敘事,可就是生動細(xì)膩得能讓你哭個不停...而某些網(wǎng)紅卻是在惺惺作態(tài)的拍視頻蹭流量。
朱媛媛的演技,恰似她的人生——沒有炸裂式的高光,卻如春風(fēng)化雨般熨帖。
朱媛媛的演技極高,她從來不是什么炸裂式震撼演技,而是自然流暢一氣呵成的舉重若輕,這種生活化表演特別考驗演員功底,她總是拿捏得很好,所以顯得特別真實。
倪萍老師回憶《浪漫的事》里那場縫嫁衣的戲:她笑著穿針引線,眼淚卻成串砸在布料上,如此鮮活的演繹,我都怕被她比下去。這種“舉重若輕”的功力,在《八兄弟》34分鐘長鏡頭中達(dá)到巔峰:從震驚到坦然,七種情緒層層遞進(jìn),拍完卻嘻嘻哈哈問導(dǎo)演“行不行?再來一遍”。
這樣短時間就能調(diào)動情緒演繹角色內(nèi)心戲的好演員,放在如今亦是不多,真是非常難得。
反觀當(dāng)下,某些流量明星連臺詞都背不熟,卻敢買“演技封神”熱搜,實在諷刺。
更難得的是,朱媛媛與丈夫辛柏青始終與名利場保持距離。把戲當(dāng)做熱愛的事業(yè),把戲放在第一位。丈夫為陪產(chǎn)辭演《潛伏》、妻子抗癌期間仍低調(diào)做公益捐款……他們活成了娛樂圈的“清流”。
當(dāng)同行忙著立人設(shè)、炒CP時,朱媛媛的微博最后一條動態(tài),仍是《造城者》殺青照里那對標(biāo)志性小虎牙——直到生命盡頭,她都在踐行遺言“不要虛度每一天”。
當(dāng)我們懷念朱媛媛,究竟在懷念什么?
朱媛媛肯定是個特別棒的演員,從她多年獲得的榮譽與去世后國家對她的悼念可看出,同時媛媛姐肯定也是個特別好的人,那么多圈內(nèi)好友都舍不得她。
翻看網(wǎng)友評論,“像自家大姐走了”的痛感鋪天蓋地。這種跨越屏幕的共情,我想肯定是源于朱媛媛始終將自己“普通人化”,該笑就笑,該哭就哭,該罵就罵,更會在生命倒計時里,惦記著未能帶孩子去完成的心愿。
這種“不完美”的真實,恰恰擊穿了娛樂圈某些精心包裝的假面。
所以,我們會為失去一個好演員惋惜,一個真實接地氣的好演員,一個善良不失鋒芒的好女人,雖然早逝,但卻把這短暫的一生活的積極陽光,純粹,清醒,明明白白,佩服,想念……
網(wǎng)友:雖說人生如夢幻泡影,但因為朱媛媛留給了我們很多鮮活的角色形象,所以,讓夢幻泡影變成了難以忘懷的一顰一笑,時時出現(xiàn)……
【注: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