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家提出雙一流建設計劃后,意味著國家對高校的扶持政策發生根本性變化,沒有成為雙一流建設高校,就成為大家所說的“雙非”高校。
從實際情況來看,經過數十年發展,雙非高校整體的實力已經得到明顯提升,頭部雙非高校各方面實力都已經趕超末流211。
即使是在學生和家長最認可的高考錄取分數線方面,2024年已經有超過30所雙非高校的錄取分數線超過211大學或者雙一流高校,3所高校分數線達到985水平。
如今距離2025年高考已經非常近,如果沒有辦法報考985高?;蛘?11高校里面的優質專業,也可以適當降低自身的檔次,選擇那些優秀的雙非里面的王牌專業。
2025年第三方機構已經陸續發布中國大學排行榜,根據軟科校友會、武書連、ABC中國、高準等7個機構的排行榜數據,然后得到一份加權的平均結果。
因此,先帶大家來看看雙非高??偱琶闆r,由于時間和精力有限,本次僅帶來前30所高校的平均排名數據。前5名高校的排名如下:
深圳大學:全國平均排名60.32
首都醫科大學:全國平均排名63.22
江蘇大學:全國平均排名67.5
浙江工業大學:全國平均排名67.76
揚州大學:全國平均排名72.76
這5所高校應該得到媒體和教育博主的廣泛宣傳和討論,知名度已經非常高,大家都猜測這五所高校將有機會成為第三輪雙一流建設高校,有機會獲得更多發展機會。
從實際情況來看,五所高校都有共同特點,即地理位置都極為優越,辦學經費充足,師資力量雄厚。深圳大學、江蘇大學和揚州大學實際都有規模優勢,碩博點數量甚至能超過大量211高校。
首都醫科大學特色更為鮮明,但這些年通過不斷合并醫療機構,整體規模也同樣龐大。浙江工業大學則是屬于傳統理工類高校,自身化工和機械類專業都很不錯,整體規模還不算大。
前五名高校的實力都有目共睹,接下來我們有必要看看第6名到第10名的情況。這個位次的高校特色更鮮明,王牌專業更突出,也是有力的競爭者。
南方醫科大學:全國平均排名77.62
南京工業大學:全國平均排名87
廣東工業大學:全國平均排名90.05
燕山大學:全國平均排名91.08
浙江師范大學:全國平均排名93.48
這五所都并非是傳統意義的綜合性大學,沒有規模優勢,能闖進雙非高校前十名,說明這些高校的科研實力和學科實力都很強,更值得各位學生關。
南方醫科大學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基礎醫學和中西醫結合等兩大學科都已經位居全國前十,在醫學領域的優勢極為明顯,想學醫的學生可以重點關注。
南京工業大學擁有極為強大的科研團隊,在化工領域擁有較高的權威。廣東工業大學的優勢在于機械和自動化等兩大領域,還有在微電子和人工智能新興領域表現突出。
燕山大學優勢學科自然是機械工程,此外還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也是評選雙一流的熱門選手。浙江師范大學是唯一上榜的師范類高校,該校綜合實力強,但優勢學科不突出。
整體來說,雙非高校前十名都是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由于沿海地區經濟發達,財政方面能給予高校大力支持,所以,沿海地區的高校發展得更快。
第11名到第15名分別是:福建師范大學、昆明理工大學、上海理工大學、山東師范大學、青島大學。
具體來看,中西部地區的高校終于有突破。位于云南省的昆明理工大學強勢突圍,成為西部地區的代表性高校。昆明理工在冶金工程和安全工程等領域都有較強的實力。
更為重要的是,昆明理工大學的科研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成就,超過諸多211大學。學校已經自主培養出數位院士,還有最近三年都拿到國家三大獎(二等獎及其以上)。
總體評價
由于雙非高校很難得到國家層面支持,所以都是靠地方政策和地方資金支持發展,這樣的結果必然會導致全國雙非高校的發展出現失衡,東北和西北地區的高校會處于劣勢。
畢竟通過2025年全國雙非高校的經費預算來看,95%都是東部沿海高校。因此,未來東部高校的發展勢頭會更猛,也更有機會沖擊雙一流高校。
2025年參加高考的學生,報考雙非高校時必須要清楚,如果想要追求性價比則可以報考西部地區高校。如果想要報考發展潛力大的高校,就要選擇東部高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