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場哨響時王洪澤握緊獎杯渾身顫抖。昨晚五棵松體育館廣東實驗79比75險勝清華附中。
這支首次打進耐高決賽的球隊改寫了隊史紀錄。17歲中鋒王洪澤在內線硬扛對手雙塔拿下19分12籃板。末節最后3分鐘他連續兩次封蓋讓清華附中進攻啞火。
場邊觀戰的杜鋒盯著技術統計頻頻點頭。
另一名廣東小將何文煒送出20分7助攻盤活全隊進攻。
這個被保送清華的后衛用突破撕裂對手防線時眼神堅定。觀眾席上胡金秋看著王洪澤的表現仿佛看到當年的自己。
耐高聯賽歷史上清華附中曾11次奪冠是絕對的霸主。
廣東實驗此前最好成績只是南區四強從未染指全國冠軍。這次決賽上半場他們還落后12分卻在下半時完成逆轉。
王洪澤的內線腳步讓人想起廣東隊傳統的中鋒培養體系。從易建聯到現在的他廣東青訓始終重視內線技術打磨。
何文煒的全面表現證明廣東不僅有內線還有優質后衛儲備。場邊郭士強記錄數據的本子上這兩名球員名字被圈了又圈。中國籃球青訓長期存在重成績輕基礎的問題。
但廣東實驗的奪冠顯示扎實技術流仍能擊敗身體優勢。王洪澤賽后說的"每天加練200次勾手"透露成功秘訣。
杜鋒計劃讓他下賽季隨廣東一隊訓練引發球迷熱議。
這種以賽代練的方式能否讓年輕球員更快適應職業賽場?
何文煒即將踏上的清華之路展現體教結合新可能。
當更多球員像他們一樣兼顧學業與籃球未來會怎樣?廣東青訓體系半個世紀培養出37名CBA球員。這個數字背后是科學選拔和長期培養的雙重保障。
其他省份青訓是否該借鑒這種"技術優先"的理念?我個人認為這場決賽不止是冠軍爭奪更是青訓模式的碰撞。
當年輕球員在賽場上展現扎實基本功時中國籃球就有了希望。那些在訓練館揮灑的汗水終將成為中國籃球崛起的基石。
關注網易號獲取更多廣東籃球新星成長故事。
年輕球員用實力證明:扎實技術永遠是賽場的通行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