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軍事觀察員老張。最近外媒熱炒一個話題,說美國智庫推演中美開戰要先炸毀咱們的工業基地,從東北的煉油廠到長三角的芯片廠,一個都不放過。這聽著挺嚇人,但咱中國人講究“兵來將擋”,今天就帶大家看看,這套二戰玩剩下的戰術,在中國面前到底能不能行得通?咱們的反制手段,可不止東風導彈這么簡單。
美國這招其實不新鮮
美國智庫的“北方絞索”戰略,說白了就是照著炸南聯盟、伊拉克的老劇本改的。他們覺得炸了東北的石油設施,咱們的飛機坦克就得趴窩;轟了沿海的工廠,經濟就得崩潰。
可他們忘了一件事——中國不是小國,光是東北工業區的地下工事就有30米深,沿海工廠早分散到內陸了,就像疫情期間咱們三天改造出口罩生產線,真要打起仗來,內陸的工業園分分鐘能頂上。
再說咱們的紅旗-9B導彈和量子雷達,連F-35的隱身涂層都能看穿,美軍的轟炸機想飛進來?先問問咱們的防空網答不答應。
工業韌性才是硬道理
咱中國的工業早就不是“雞蛋放一個籃子”了。京津冀、長三角、成渝三大工業圈互為備份,地下長城里藏著備用生產線,連山東的蔬菜大棚都能轉產防彈插板。美軍想復刻當年炸德國軸承廠的老套路?看看數據:2024年中國工業占全球31.6%,美國才15.9%。這就好比想用錘子砸碎鋼筋混凝土,錘子先得散架。更絕的是咱們的稀土王牌,全球80%的精煉產能捏在手里,F-35的發動機、愛國者導彈的芯片,離了咱的稀土就得停產。
反制手段早備好了三板斧
說到這兒可能有人急了:“那咱們總不能光挨打吧?”別急,咱們的反制可比他們狠多了。東風-26導彈射程5000公里,關島美軍基地全在射程里;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專治航母依賴癥,5分鐘就能讓沖繩基地變火海。
經濟上更刺激,8000億美債要拋起來,華爾街分分鐘地震;斷了鎵、鍺這些戰略礦產,洛馬公司的導彈生產線立馬停工。就連臺灣的芯片廠都是咱們的籌碼——全球70%的高端芯片在臺積電,美軍的導彈敢往這兒飛,硅谷的股票先得崩盤。
看著美國智庫的推演報告,我倒想起個老笑話:有人想用打火機燒大象,結果大象一泡尿把火澆滅了。今天的中國工業就像那頭大象,不是幾架轟炸機就能撼動的。從分散布局到地下長城,從稀土斷供到東風快遞,咱們的反制手段環環相扣。
美國要是真動手,先得想想自家軍工還等不等得起中國的零部件,華爾街扛不扛得住美債暴跌,說到底,21世紀的戰爭早不是炸工廠這么簡單,全球供應鏈捆著所有人的手腳,這局棋,可不是誰先落子就能贏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