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海南要建新機場的消息被到處轉發,內容為東方機場力爭2025年開工建設。這其實算不上新聞,因為海南的機場規劃一直是“一主一次,兩支一貨”,這里的貨就是東方機場。
我個人認為海南并不需要這么多機場,“兩主一支”三座機場完全足夠。建成多年的博鰲機場,航班寥寥,年旅客吞吐量尚不足100萬人次,對海南的航空運力,連錦上添花都算不上。這或許就是東方機場的前車之鑒。
對海南來說,目前更重要的是港口。飛機運人,港口運貨,港口正是海南經濟脫虛向實的基礎。
海南港口布局,你了解嗎?
實際上,海南在建和規劃的港口項目有很多,并且這些項目都不是簡單的改擴建,大部分都是從0到1或者從1到10的重大升級。
海南目前有“兩大三小”5個港口,即洋浦港、海口港、三亞港、八所港、清瀾港。另外金牌港、樂東港也在建或待建,未來可能是7港布局。
就拿東方市來說,不久前開工的八所港高排港區,新建1個3萬噸級多用途泊位、1個7萬噸級通用泊位。這是東方市史上首次有如此高規格的港口,項目總投資36.5億元,由于事涉湘瓊先進制造業共建產業園,項目開工儀式有海南湖南兩地領導參加。
這樣的大項目開工,其熱度卻遠不如八字還沒一撇的東方機場,一定程度反映了社會對虛名的熱衷。
此外,臨高金牌港也已開工,將主要用于裝配式建筑所需原料如水泥、鋼材等的運輸。三亞港、清瀾港也在擴建,感興趣的朋友可留言交流。這里重點說說洋浦港和海口港。
洋浦港
洋浦港由洋浦、神頭、后水灣三個港區組成,規劃碼頭岸線長約44公里,陸域面積約24平方公里,可形成約146個泊位。預計到2035年,洋浦港吞吐量將達到2.25億噸,集裝箱1200萬標箱。
什么概念呢,這個數字,集裝箱吞吐量能排進全國港口前10。
洋浦港的運營方主要包括中遠、國投兩大央企,以及各石化企業(運營本企業專用碼頭)。據悉,洋浦港謀劃了港航項目27個,預計總投資超600億元。
海口港
海口港由秀英、新海、馬村三個港區組成,規劃港口岸線22.96公里,泊位92個,陸域面積5.65平方公里。規劃預測2035年海口港貨運吞吐量為1.87億噸,海峽客滾旅客運量3800萬人次,車輛運量750萬輛次,郵輪旅客吞吐量50萬人次。
根據規劃,在秀英港區逐步淡出貨運后,馬村港區將成為海口港的核心港區,新海港區則主要負責瓊州海峽客貨滾裝運輸以及鐵路輪渡功能。
馬村港區集裝箱規劃運能僅250萬標箱,與秀英港區現狀相當。同時,基于環保理由,新版規劃還將花場灣及其以西的碼頭泊位全部砍掉。這說明,從規劃意圖上,馬村港區基本是秀英港區的平移,較為保守。
不過,馬村港區有靠近大城市的天然優勢,居民生活物資走馬村港成本更低。同時,美安、馬村等制造業園區的發展,也將為馬村港區帶來不斷增長的貨流。
海南西部工業走廊
今天,海南的整體經濟布局已非常清晰,那就是“東服西工”。
東部以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為使命,發展旅游業、服務業、數字經濟等;西部以新型工業化為使命,發展制造業等實體經濟。
港口,正是工業的基礎,工業的發展,又推動港口不斷擴大,一旦突破臨界點,形成規模優勢,就勢不可擋。
在洋浦,這種優勢正在形成,也因此,洋浦的石化新材料產業、糧油等大宗商品加工業步入了發展快車道。2024年,儋州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較上年增長19.2%,在經濟低迷的大環境下,難能可貴。
隨著秀英港貨運向馬村港遷移,在馬村至美安的海口澄邁交界片區,也會逐步形成規模優勢。希望兩地能統籌規劃,形成合力。
無工不富,海南錯過了工業化,不能再錯過新型工業化。以港產城融合發展驅動的海南西部工業走廊,正是海南經濟脫虛向實的主力軍。
最后再說一下機場。海南作為一個海島,機場港口怎么強調也不為過。寸土寸金的新加坡,把一半以上的海岸線用于機場港口建設,對海南是很好的借鏡。這也是我痛惜三亞紅塘灣海上機場夭折的原因。
海南的機場,眼前最著急的不是在西部建新機場,最重要的還是三亞機場擴建,至少再建一條跑道,或者盡快建三亞新機場。同時,我也建議儋州東方機場重新選址,二合一統籌規劃。
(作者:魏華子。如果你也對海南自貿港政策、規劃、經濟、產業感興趣,請關注“華語天涯”賬號,我們將第一時間提供專業分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