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前的今天,1949年5月25日,當日凌晨4時30分,在蘇州河北岸的槍炮聲中,上海江海關大樓的鐘樓頂端升起了黃浦江畔第一面紅旗,同時大樓上還掛出了一條30米長的巨幅標語——“歡迎人民解放軍解放大上海!”
江海關大樓由江海關(上海海關前身)和浚浦工程總局(上航局前身)共同出資430萬兩白銀筑就的地標性建筑,同周邊樓宇相映成趣,與歲月對望,與時代同行。
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航局”)自1928年入駐江海關大樓,百年來歷經時代變遷和歷史洗禮,打造航道疏浚、港口建設、生態治理等核心產業,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沿線3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現出中國企業的大國形象和戰略擔當。
上航人也由此被譽為“航道先鋒”。這些“航道先鋒”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江海關大樓已經成為他們人生記憶中的重要載體,他們以此為原點建設祖國,走向世界。
全國勞動模范、上航局勘察設研公司總工程師、副總經理季嵐對記者介紹說,上航局承建的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是迄今為止我國水運建設史上最大的工程。
作為國內港航建設領域的龍頭企業,早在20世紀50年代,上航局就聯合國內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大規模水文、地形勘測,為治理長江口積累了寶貴經驗。自1998年起,上航局全程參與建設了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二期、三期工程。2010年,全長92.2千米,通航水深12.5米的長江口航道全線貫通。長江口“咽喉梗阻”的打通,大幅提升了長江中下游江海聯運能力,加快了上海成為全球領先國際航運中心的步伐,極大帶動了長江沿線經濟的發展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已成為世界水運工程史上經典范例。
張祖國是參與過洋山深水港一線建設的“95后”代表,也是“洋山精神”的傳承者之一。“江海關大樓見證了我和妻子的美好時刻。”張祖國告訴記者,“2023年公司工會組織了一場集體婚禮,我和妻子一同登上了江海關大樓上的‘上海最美露臺’。直面東方明珠、浦江盛景,我不禁感嘆:作為上航人,以奮斗者的姿態參與這個美好時代的建設,何其有幸!”
上航局是中國企業在國際上的一張“金名片”。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上航局就積極踐行國家“走出去”戰略,成為第一家代表國家參與援外工程建設的中國港航企業。
作為疏浚展示館講解員,顧明敏已累計帶領數萬名訪客觸摸百年疏浚史,“我們疏浚的不僅是航道,更是通向世界的認知通道。很多參訪的外國官員、企業高管聽完講解后都會豎起大拇指表示,‘你們,就是中國的名片’。”
上航局總工程師、副總經理,全國水運工程建造大師顧勇介紹,當時上航局奔赴巴林開展吹填工程,這也是中國疏浚業首次進軍海外市場。40余年來,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已承建百余項工程,為國家贏得了良好國際聲譽。
上航局每年都會舉辦屬地員工線上交流會,適時邀請優秀屬地員工到上海總部交流學習,幫助當地員工成長,也讓他們更好地認識和了解中國和中國企業的文化。
在采訪中,顧勇對記者表示,當前全球疏浚業正在探索如何將“與自然共建”的疏浚理念融入疏浚過程,上航局也將積極參與,緊跟時代步伐,為在海洋空間中構建更多全球公共產品貢獻中國智慧。
原標題:《立足黃浦外灘,扎根江海關大樓,聽“航道先鋒”講述奮斗故事》
欄目主編:王嘉旖 文字編輯:單穎文
來源:作者:文匯報 張曉鳴 通訊員 毛浦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