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提前進入“盧秀燕時代”,朱立倫知難而退首度公開表態“愿意交棒”,形同宣布不再參選國民黨主席!
5月23日,我在海峽導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只要盧秀燕宣布參選,朱立倫加入戰局的可能性較小。”隨著朱立倫昨天承諾“愿意交棒”,也讓我偶然言中。
權力是春藥。朱立倫不是不想爭取連任國民黨主席,而是不能與無力。國民黨走到今天落魄的地步,沒有任何重大戰功的朱立倫,自知沒有連任黨主席的任何正當性,只好放手。這叫形勢不由人。
朱立倫兩度擔任國民黨主席,國民黨兩度敗選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2016年與2024年),而且兩次都輸得特別難看。
前一次,朱立倫搞出了一個前所未有、臭名昭著的“換柱”風波,強行終止洪秀柱“總統”參選人資格。洪秀燕委屈就委屈了,以黨主席之姿臨時上陣的朱立倫,結果慘敗給蔡英文,輸了308萬票,創下史上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最大差距。
后一次,朱立軍先是對自己是否參選猶豫不決,蹉跎了黨內整合進度,侯友宜出線后,朱立倫對“藍白合”又決心不夠,知道最后“藍白合”破局,侯友宜不敗才怪。這次敗選,成就了民進黨史無前例連續三屆取得臺灣地區執政權,國民黨跌入低谷。朱立倫掌控的國民黨中央與侯友宜競選總部步調不協調,以及“藍白合”破局,被認為是國民黨2024敗選的最重要兩大原因。
朱立倫帶領國民黨走到如此地步,與其政治精算師性格以及理念不無關系。面對國民黨被民進黨“毀身滅魂”,沒有黨產由被打為“不正義”,朱立倫不敢反抗,又沒有反思理念,還時時把“國民黨永遠親美”掛在嘴邊,甚至拿香跟拜民進黨。這樣的國民黨要怎么吸引民眾支持?
這還沒完,面對賴清德發起的大罷免攻勢,國民黨目前更面臨被滅黨的危機。
到目前為止,大罷免第二階段連署跨過檻的為藍綠31比0,也就是進入第三階段即投票罷免的31個案子全是針對國民黨“立委”的罷免案,針對民進黨“立委”德罷免案沒有一席進入投票階段。
事實上,大罷免這一仗打到現在,國民黨讓外界看到其既沒有明快的反應能力,也缺乏明確的反罷免戰略規劃,毫無節奏與章法,走一步看一步;步調也不統一,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
正是瞅準了國民黨拿不出有效反制辦法,民進黨和賴清德才得寸進尺。
31比0,這對國民黨而言是巨大危機,對臺灣政局以及對兩岸關系都是巨大的潛在風險。
畢竟,民進黨發動大罷免是一個目標極為明確的“陽謀”。民進黨目前在“立法院”只有51席,“少數執政”的賴清德受到極大牽制,包括各種法案以及總預算案都沒辦法按民進黨意志順利通過。賴清德同意民進黨發動大罷免,就是希望罷免后重選過程中,民進黨能扭轉目前在民代機構的“少數”劣勢,擺脫執政困境。
罷免案的未來發展,首當其沖就是民代機構的生態,而關鍵數字是6。目前總共113席民代中,最大黨為國民黨52席,泛藍2席,民進黨51席,民眾黨8席。換言之,若有6名藍營民代在罷免、補選過程中被綠營取代,民進黨就能取得“單獨過半”的57席,掙脫“朝小野大”的困境。
一旦賴清德大規模罷免的“陽謀”得逞,再度“完全執政”的民進黨勢必更加囂張,不僅藍白只有當“魚肉”的份兒,而且在沒有“剎車皮”情勢下,“臺獨”沖撞將加劇兩岸關系動蕩,臺海局勢將更加危險。
自知把國民黨帶進坑里,朱立倫才知難而退,武接受聯合報專訪時表示“愿意交棒”,這是不得不的決定,當然對國民黨也算是功德一件。朱立倫表示,黨主席目前改選時程不變,七月公告,九月改選,十月交接,“我非常期盼順利交棒”,所有黨務工作會奮戰到最后一分鐘。
在朱立倫不再爭取連任情勢下,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國民黨中常委孫健萍、彰化縣前縣長卓伯源已、臺中市長盧秀燕“四選一”,那么,盧秀燕拿下黨魁如探囊取物。
國民黨也因此提前進入“盧秀燕時代”,盧秀燕也是繼洪秀柱之后國民黨史上第二位黨主席。
對盧秀燕而言,接下來的首要考驗,就是如何與收尾工作的朱立倫合作,全力以赴,背水一戰,力抗大罷免。最低目標是阻止民進黨通過大罷免實現“立委”席次的“單獨過半”。只有打贏大罷免一仗,2026年“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才有進取能量;也只有2026年國民黨取勝,盧秀燕才有2028年與賴清德一較高下的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