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傳來喜訊:雅安市漢源縣成功獲評“全國文明城市”。
全國文明城市是全國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創建難度最大的一個,是反映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綜合性榮譽稱號,是國內城市綜合類評比中的最高榮譽,也是最具有價值的城市品牌。這塊沉甸甸的“國字號”招牌,是對這座川西南山區縣矢志不渝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的至高褒獎,也是對漢源未來發展寄予的美好期許,更是全縣28萬余干部群眾勠力同心、接續奮斗的生動詮釋。
漫步漢源,處處都是溫馨和諧的文明圖景。斑馬線前,駕駛員自覺減速禮讓,行人點頭致謝;城鄉各處,“紅馬甲”志愿者隊伍活躍在基層治理、群眾服務、人居環境整治一線;新時代文明實踐、道德講堂、非遺傳承、科普宣講等活動輪番上演,文明的種子播撒在每個漢源兒女心中。
當文明之風吹過黎州大地,漢源由治到變、由變到好、由好到美,走出了一條山區縣城的特色文明創建之路,描繪了一幅“經濟強、百姓富、城鄉美、治理優”現代化漢源新圖景。
全民共建:一場凝心聚力的幸福接力
全國文明城市是一座城市最珍貴的無形資產,更是最具含金量的“金字招牌”之一。
對漢源而言,這場創建征程是一份鐫刻著民生溫度的鄭重承諾。漢源縣委、縣政府堅持將民生福祉深度融入城市發展全過程,構建起“黨建引領+群眾主體+黨群聯心+服務聯動”的工作格局,一場凝聚全民力量的幸福接力由此展開。
通過“我為群眾辦實事”“有事來協商”“爭做文明漢源人”等行動,在大美漢源APP開設創文熱線、“文明漢源大家談”“文明實踐大講堂”等專欄,搭建“微民生”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多渠道征集群眾意見。依據收集到的370余條建議,改造提升20條背街小巷、3個城區農貿市場,為2466余戶移民家庭解決6000余個實際問題,助力26個小區實現規范管理。
基層治理是城市建設的關鍵環節。富林鎮濱湖社區率先開展“小網格大管家”行動,建立起“社區全科網格—居民小組網格—小區網格—樓棟網格”四級網格體系,紅色馬甲的“網格員”化身社區管家,以便民服務、認領服務等多元化舉措,解決環境整治、設施維護等民生難題。社區群眾從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參與者,自發清理衛生死角、勸導不文明行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城市治理的智慧,同樣彰顯著全民共建的決心。在漢源縣數字化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執法人員借助“隔空喊話”系統,遠程提醒商家規范經營。商家楊女士表示:“執法人員的提醒讓我意識到占道經營的問題,現在已經改正了。這套系統也督促我們養成好習慣,共同維護城市環境。”從傳統的“人追攤販”到如今的“云喊話”智慧執法,科技賦能顯著提升了城市治理效能,推動全民維護城市形象的共識進一步凝聚,實現了從“單向付出”到“雙向奔赴”的質變,全民參與的熱潮正推動漢源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民生提質:一份枝葉關心的幸福承諾
全國文明城市不僅是一份熠熠生輝的集體榮譽,更承載著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家住匯福苑小區的劉爺爺感慨道:“現在有了電梯,上下樓再也不用走幾步就歇一歇,按個按鈕就能輕松到家。”九襄鎮多個老舊小區同樣迎來了“華麗變身”。居民李大爺不禁感嘆:“住了大半輩子的老房子,沒想到晚年還能住上‘新房子’!”
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改變,源于對居民需求的精準回應。漢源將全縣84個小區(安置點)納入改造范圍,為每個老舊小區量身定制個性化改造計劃,累計完成50個小區基礎設施升級。無論是化糞池清淤、雨污分流等看不見的隱蔽工程,還是路面恢復、新增停車位、既有住宅安裝電梯等直觀可見的功能完善,每一項改造都緊扣群眾生活痛點,讓越來越多的老小區實現“逆生長”。
穩步推進城市更新,改造升級縣城主次干道,建成一批便民充電棚,停車場、新能源充電站、公交車站臺、公共廁所……峨漢高速全線貫通,蘭家灣特大橋橫跨漢源湖,流沙河生態修復工程、縣城第二通道、濱湖綠道扮靚漢源湖,時空隧道電動扶梯、滑道體驗區、富林記憶公園、縣城農業公園、縣城體育公園以及24個節點公園打卡上線,縣城綠化覆蓋率達48.72%,環境空氣優良率達99.7%,水環境質量優良率達100%,聲環境質量達標率100%,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陽光康養城更加宜居、宜業、宜游。
“近幾年漢源面貌的變化是感受最深的,不論是居住環境、出行條件,還是生活水平、市民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變化。”談起漢源的變化,市民曹先生贊不絕口。
一項項暖人心的民生項目,用一條條“蝶變”的新絲線,牽起群眾的美好愿望,做實了民生幸福“里子”,提升了城市的“顏值”與“氣質”,為“幸福漢源”增添了絢麗的文明底色。
精神鑄魂:一次向善向上的文明蝶變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精氣神,亦是一個時代的價值坐標。
在漢源這片浸潤著溫情與力量的土地上,對黎州文化根脈的守護,更是文明建設的新起點。漢源緊扣文化傳承主線,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深挖“漢源精神”內核,讓文明之種深植沃土,崇德向善之風拂遍城鄉。
理論宣講是文明鑄魂的重要抓手。無論是在懸崖上的永利鄉古路村、大渡河畔的紅軍廣場,還是在留存著蘇維埃政權遺址、飛越嶺戰斗遺址的宜東鎮,哪里有群眾,哪里就有彝語“查爾瓦”、五老“銀耀黎州”、青少年“崍山紅”等特色宣講小分隊和“漢源之聲”基層理論宣講的聲音,以群眾聽得懂的語言、喜聞樂見的形式,將黨的創新理論娓娓道來。這些宣講,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春風化雨,融入各行各業,成為百姓日用而不覺的行為準則,為漢源高質量發展匯聚強大精神動能。
文明的力量,既在于精神引領,更顯現在榜樣的示范。一份份文明典范光榮榜,一次次刻下漢源人的名字。
漢源首位“中國好人”楊興海一家的故事,源于其祖父與紅軍戰士的一個約定。三代人歷經88載歲月,默默守護紅軍墓。這份一諾千金的堅守,跨越時空,代代相傳,在漢源人民心中樹起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激勵著無數人堅守初心,賡續紅色基因。
在漢源,還有許許多多平凡人書寫著不平凡的故事。是30載創業路上堅守誠信與道義的四川省誠實守信模范劉萍,是身殘志堅15年如一日撐起“傻弟弟”和“瘋媽媽”一片天的四川好人楊友國,是危難之際奮不顧身勇救落水學生的扣建華、駱傳江,是堅守拾金不昧誠實守信的雅安好人李志林……
他們來自不同領域,卻共同詮釋著向善向上的力量,讓善行之光照亮漢源的每個角落。
志愿行動,則匯聚溫暖漢源的文明力量。在漢源,隨處可見一抹抹流動的志愿紅,依托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2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及文明實踐“點單派單接單評單”線上菜單式志愿服務平臺,常態化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從最基本的義診義剪、衛生大掃除到參與搶險救災、基層治理、城市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穿上了“紅馬甲”讓志愿微光溫暖如炬。
城鄉共進:一曲全域文明的時代和聲
精神文明建設從來都不是城市的“獨角戲”,而是城鄉協同的“大合唱”。在漢源,一場移風易俗的深刻變革正悄然重塑城鄉風貌,奏響了全域文明的時代強音。
全國文明村鎮九襄鎮木槿村道德講堂又開講了,宣講員深情講述著身邊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現場不時響起熱烈掌聲。“我們村開辦道德講堂以來,大家積極參與,村里的環境衛生有很大改變。今后還將繼續做好身邊事,為家庭做好榜樣。”領到積分兌換的獎品的村民熊勇掩飾不住喜悅。2022年以來,木槿村創新推出道德講堂積分制管理辦法,村民們只要參加就可以獲得積分,并根據積分兌換生活物品。小小的積分不僅激發村民主動踐行文明的積極性,更以“小切口”撬動基層治理“大效能”。
“提倡厚養薄葬。生前厚養,實為孝道;歸后薄葬,真乃賢兒。”張貼在村里的村規民約,字字句句傳遞著文明理念。村里成立的紅白理事會,推動“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喜慶事宜不辦”的文明新風,吹拂在河南鄉河南村的每個角落。
而一場別具一格的集體婚禮,更是將移風易俗的理念生動演繹。5月20日,在悠揚古樂中,10對新人身著傳統中式婚服,行凈手、熏香、三拜禮等傳統禮節,許下愛情承諾。新娘丁虎琴難掩激動:“中式集體婚禮特別有紀念意義,希望大家都做移風易俗的先行者。”
從積分制管理到村規民約,從紅白理事會監督到集體婚禮示范,漢源積極推進移風易俗,建立完善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等群眾性自治組織432個,調整完善123個村的村規民約,創新開展“陽光議事日”,讓簡約適度、健康向上的文明鄉風蔚然成風。
鄉風之變,也切實體現在鄉村環境的巨變中。在清溪鎮順利村,人居環境衛生整治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鎮村黨員干部、志愿者和群眾一道手持工具,分工協作,高效清理村組道路、田間地頭的垃圾雜物。村民龔建斌感慨:“干部們帶頭打掃,我們村民更要積極參與,一起讓鄉村更美麗。”
如今,這樣的場景在漢源各鄉鎮已成常態。隨著村莊清潔、廁所革命、垃圾分類等“五大行動”同步推進,全縣新建改建35座鄉村公廁,完成4729戶改廁,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94.5%;12個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7個垃圾中轉站實現96%無害化處理率,農村人居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鄉風文明到環境整治,從硬件升級到軟件提質。漢源以系統思維推進城鄉協同發展,一幅“城鄉共美、全域同頻”的文明新畫卷正徐徐鋪展。
回首來時路,七年耕耘、兩度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一個個體現公民素質的生動畫面交織成卷,鐫刻進“文明漢源”的發展軌跡。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一場沒有終點的“幸福接力”,更是一場永不停歇的“自我提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漢源縣將繼續深化精神文明建設,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用文明之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讓文明之花在黎州大地常開不敗、歷久彌新。(供稿/圖:漢源縣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