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國內青訓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有明顯的提升,從05年齡段之后國字號隊伍開始出成績了,也誕生出了一批出色的年輕球員,在還不到成年的情況下就已經是小有名氣了。除了恒大、魯能足校以及職業俱樂部的青訓梯隊,還有孫繼海、董路、楊旭等人創辦的社會性青訓機構,以及校園足球等等。然而一旦青訓做起來了,就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
近日突然有小球員的家長發動態爆料,稱自己12歲的孩子在孫繼海的“嗨球少年”青訓,原本他們是陜西西安人,為了投奔孫繼海的“嗨球少年”來到了大連,加入了“嗨球少年”大連青訓營。在大連上學生活的同時,每天要在青訓營中訓練至少4個小時,然而自己的孩子卻因為長期訓練導致受傷,出現了骨裂等癥狀,同時還受到了教練的一些不當言論,所以想要離開“嗨球少年”。
這位家長表示他想讓孩子回到學校上學,然后在校園體系下踢球。可是在跟青訓機構溝通后,后者表示要解除合同需要開自由身證明,而解除合同拿到自由身證明,需要交18萬,是按照每天500元的培養費,然后總計是18萬元。同時該家長表示也有其他的球員主動退出,交了1-5萬元不等的費用才拿到了自由身證明。事后該家長多次找青訓方溝通,對方將其拉黑并且踢出群聊,似乎沒有商量的余地。該家長表示他們遠道而來最后是這樣的結果,讓他們很難接受。
實際上在任何青訓接受培養的時候,基本都會簽訂合同,“嗨球少年”屬于免費培養模式,如果球員能夠踢出來,最后會轉會到其他球隊,轉會的話就需要轉會費,也算是對這些年免費培養的一份回報。目前這名12歲小球員注冊也是在大連足協,聽家長的意思并非是不踢了,而是選擇去校園足球繼續踢,這樣的話就涉及到自由身轉會和足協會籍轉換了,所以機構解約要回培養費似乎也是合理的。
其實國內足壇青訓在職業和專業方面是存在一定問題,但同時球員家長也存在不懂合同的問題。目前來看雙方各執一詞,如果當初的合同寫的明確了,那么一切都按照合同來就不會有矛盾。但現在球員家長也只是發文控訴,并沒有曬出合同細節,所以這件事可能會有反轉,球迷們靜待后續發展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