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菲律賓在外交與政治舞臺上的動向一直備受國際關注。近期,菲律賓中期選舉失利后,馬科斯政府對內閣進行了一番大換血,而新任外長拉扎羅的一系列背景和行動,更是讓中菲關系再度成為焦點。
馬科斯政府此次內閣換血,背后有著復雜的政治考量。菲律賓中期選舉后,馬科斯呼吁全體內閣部長“禮節性辭職”,表面上是程序性調整,實則是一場政治操弄。按照菲律賓媒體的說法,這是為了保留某些人的臉面,重新分配權力。在議會選舉失敗后,重組內閣本是常規操作,因為選舉失敗反映出民眾對政府官員執政能力的不滿,同時也是對過往執政思路的一種否定。
馬科斯(資料圖)
然而,此次調整更多是為了政治利益。從目前情況看,涉及經濟的貿易部長、財政部長等五大部門負責人全部保留。要知道,當前菲律賓人對經濟方面的不滿頗為強烈,負責經濟事務的核心部門負責人留任,說明此次調整并非為了回應菲律賓人的核心關切,更多的是馬科斯為了自身政治目的而進行的操作。
此次換帥涉及人居與城市發展部、外交部、環境與自然資源部、能源部等部門,還有一個可能更換的是總檢察長。這些部門的調整與中國都有著不小的關系,因為在基建、環保、自然資源、能源等領域,菲律賓更加依賴中國而非美國。尤其在能源轉型方面,馬科斯設定了明確目標,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電力結構中的占比要達到35%,到2040年進一步提高至50%,電動車在道路交通中的滲透率要達到10%,在石油產品和電力方面實現5%的能源節約,這些目標的實現都需要借助與中國的合作。
馬科斯(資料圖)
新任外長拉扎羅不簡單,曾在推進中菲合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南海問題上,新任外長拉扎羅曾負責菲律賓與中國就仁愛礁補給臨時安排進行對話、推動第9輪菲中南海雙邊磋商等。還推動恢復中菲海警聯合委員會、設立高層熱線。整體來看,其雖在強硬與溫和間搖擺,但更傾向合作,相對前任而言,沒那么反華。不過,受菲律賓國內政治環境影響,也不可能完全放棄對華強硬立場。
此前,由于馬科斯積極迎合美國,已經導致菲律賓外資進入規模逐漸減低,美國的投資并未增加,中國的投資卻減少了。此次內閣調整,主要目的與其說是為了迎合中國,不如說是為了獲得更多來自中國的投資,算是平衡了此前在對待中美雙方的立場。
此次新任外長拉扎羅推動達成的相關協議意義重大。以仁愛礁事件為例,2024年7月2日,中菲剛剛在仁愛礁附近發生摩擦后,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率團訪馬尼拉,新任外長拉扎羅負責接待與會談,雙方召開中菲南海問題雙邊磋商機制(BCM)第九次會議并達成仁愛礁補給臨時協議。該協議有效管控了仁愛礁局勢,沒有讓情況進一步升級,有效維護了地區的和平穩定。而且在最終達成的臨時協議中,菲律賓大幅讓步,幾乎全盤接受了中方的要求,包括補給之前提前向中方申請,同意中方核查運補船并全程監控等等。
馬科斯(資料圖)
雖然新任外長拉扎羅推動中菲關系向前邁進了一步,但在菲律賓的政治現實下,中菲關系很難有根本性的轉變。此前馬科斯積極迎合美國,使菲律賓外資進入受限,經濟發展受阻。此次內閣調整雖有平衡中美的意圖,但預計在中短期內,中菲之間仍將維持“政冷經熱”,或者說“政令經溫”的主旋律。
總之,馬科斯雖在選舉失利后進行內閣調整,認清了部分失敗現實,但受國內政治和國際關系等多方面因素制約,中菲關系仍將處于復雜的發展態勢。而新任外長拉扎羅的行動,雖有積極意義,但也面臨諸多挑戰。未來中菲關系如何發展,還需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