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想必大家放假都會回老家,老家不僅有想念的家人,還有家人制作的美食,就比如小編就非常想念奶奶加熱的粽子,口感軟糯不說還有濃濃的粽香味,這是我平時在家煮不出來的粽子,去年實在好奇就詢問了奶奶加熱粽子的訣竅,沒想到奶奶說想要粽子好吃不要只用清水,而是往鍋中加點“魔法粉”,下面咱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一、小蘇打的魔力:能讓粽子變得更好
科學原理:小蘇打(碳酸氫鈉)是一種弱堿性的東西,它能把糯米里的酸性成分中和掉,還能讓淀粉變得更軟。有實驗數據說,加 0.3%的小蘇打能讓糯米變軟的程度提高 15%,這就是粽子特別軟乎的重要原因。口感對比:去年端午節,我做了個對比試驗,用清水煮的粽子涼了以后明顯變硬,但是加了小蘇打的粽子就算放涼了還是很軟,第二天加熱以后口感也差不多跟剛煮好的時候一樣。意外收獲:鄰居張阿姨跟我說,她發現加了小蘇打以后,粽葉的香味能更好地進到米粒里,就連 80 歲的婆婆都說吃出了“小時候的味道”。
二、傳統升級版煮粽子的方法(還有詳細步驟)
準備材料:6 個冷凍粽子適量的清水(要沒過粽子 3 厘米)5 克食用小蘇打(差不多 1 茶匙)用老式鐵鍋是最好的
分步操作:
解凍處理:提前兩個小時把粽子放在室溫下解凍。去年我著急煮冷凍粽子,結果外面熱里面還是冷的,大家可記住了,別著急,著急吃不了熱粽子。水溫控制:要冷水下鍋,水一定要夠多。我記得有一次水放少了,煮到一半還得加水,結果粽子味道都變淡了。關鍵步驟:水有點冒泡的時候就加小蘇打,用竹筷子攪和攪和。注意啊!水完全開了再加容易讓鍋溢出來,別問我是咋知道的……火候掌握:用中小火慢慢煮 40 分鐘。去年我用高壓鍋雖然快,但是粽子容易散了,還是傳統方法最靠譜。關火燜制:煮好了先別著急打開鍋蓋,燜 15 分鐘。這樣能讓米粒吸飽水,口感更均勻。
三、讓粽子更好吃的三個小竅門
復熱技巧:隔夜的粽子別直接蒸,先在淡鹽水里泡 10 分鐘,再蒸就能跟剛煮好的時候口感一樣。我家孩子總說,這樣處理的肉粽比新煮的還香。口味升級:煮甜粽子的時候,我會在水里加一小塊冰糖;煮咸粽子就放一片生姜,去油膩還能提鮮,效果特別好。保存妙招:煮好的粽子趁熱抹一層薄油,放冰箱里能多保存兩天。這個辦法是樓下開了 30 年早餐店的王叔教我的。
所以在加熱粽子的時候,往里面加點小蘇打會更好吃,香甜軟糯的,不過奶奶還強調了煮粽子更關鍵的還是火候,因為在老家都是柴火灶,煮東西火候更加穩定,而現在家里都是燃氣灶,急性子的小伙伴可能就開大火煮,導致粽子外層煮爛了里面還是夾生的,今年端午節煮粽子不妨按照上面的方法試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