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1日,香港廉政公署發動代號"戰鼓"的突擊行動。當長實集團觀塘安達臣道項目的六棟住宅樓被曝出系統性鋼筋造假時,這個標榜"港人優先"的民生工程,瞬間淪為檢驗商業倫理的試金石。李澤鉅那句"小心駛得萬年船"的公關辭令,在鋼筋縮水30%的殘酷事實面前,顯得格外蒼白。
這場風暴始于2020年長實以49.5億港元中標安達臣道地塊的"慈善劇本"。政府限價八折出售的惠民政策,卻被資本異化為利潤最大化的工具——廉政公署報告顯示,本該16毫米的鋼筋縮水至12毫米,關鍵位置配筋率不足設計標準60%,而監理人員收取夜總會消費代付后閉眼簽字。被捕的10人中,分包商通過百萬港元賄賂鏈條,將安全紅線扭曲成可交易的數字游戲。更諷刺的是,涉事樓盤作為"首置上車盤"面向月入3-8萬港元家庭,其目標群體恰恰是最承受不起房屋質量風險的普通市民。
5月22日李澤鉅在股東大會上的表現堪稱危機公關的反面教材。當記者追問是否考慮重建時,其"市場導向"的甩鍋式回應,與長實2024年凈利潤暴跌32%卻負債率攀升的財報形成殘酷互文。這種態度延續了長實近年來的爭議軌跡——從廣州御湖名邸外立面縮水到成都南城都匯虛假宣傳,維權橫幅早已成為長實樓盤的另類標識。結構工程師警告,鋼筋規格每降一級,樓體抗震性能衰減15%-20%,這對于臺風頻襲的香港意味著致命隱患。
廉政公署行動恰逢長和集團擬將全球43個港口以200億美元打包出售給美國貝萊德的關鍵時刻,其中包含兩個戰略性的巴拿馬港口。雖然交易已被叫停,但港府通過質量調查釋放的政策信號十分明確:當資本觸碰公共利益紅線時,所謂的"商業自由"必須讓位于社會責任。這種監管意志的彰顯,與新加坡混凝土摻海砂案開發商被永久吊銷資質的案例形成跨時空呼應。
安達臣道項目鋼筋工程造假持續時間長達18個月,期間所有常規質量檢測流程形同虛設。當總承包商長實將工程層層分包至五級承包商時,每級抽取5%-8%管理費的"剝洋蔥"模式,最終迫使末級承包商在動物油脂潤滑劑等基礎材料上動手腳。這種供應鏈壓榨與2018年香港公屋短樁丑聞如出一轍,證明系統性風險從未真正消除。
中國住建部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房屋質量投訴中,隱蔽工程問題占比達47%,而香港同期相關投訴增幅更達62%。在此背景下,廉政公署雷家聰調查主任強調的"工程文件溯源追責",或許為行業監管提供了新思路——在檢視的857份施工日志中,有213份存在代簽痕跡,這種數據化反腐手段比道德說教更具威懾力。
李氏商業帝國正面臨接班以來的最大信任危機。與李嘉誠時代"建立自我、追求無我"的座右銘相比,李澤鉅團隊在危機中的機械回應,暴露出二代管理層在價值觀傳承上的斷層。長實聲明中"配合調查"的標準化措辭,與港府要求的"主動擔責"形成微妙溫差,這種態度差異或許預示著更嚴厲的監管風暴。
當東京某開發商因偷工減料在謝罪會上當場下跪時,香港這座國際金融中心正在用法治利劍書寫新的商業倫理。鋼筋縮水的厘米之差,丈量出的不僅是工程質量缺口,更是資本與社會責任的鴻溝。而廉政公署此次行動的最大意義,或許在于撕碎了"大而不能倒"的資本幻象,重新錨定香港經濟發展的價值坐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