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馬嘉豪
近日,重慶動物園發布通告稱,經多位專家對大熊貓“渝愛”會診后,決定將“渝愛”暫時轉移至非展示區靜養治療其脫毛病情,同時會定期發布“渝愛”的視頻。
5月24日,重慶動物園發布最新通告,要將“渝愛”轉移至非展示區進行靜養治療。
5月27日,封面新聞記者來到重慶動物園熊貓館,發現“渝愛”已不在展區。熊貓館保安透露,“渝愛”已轉移至非展區做觀察和治療。
5月27日,“渝愛”已不在展區。
據了解,大熊貓“渝愛”從去年8月開始出現脫毛,重慶動物園進行了多次專家會診,結果為感染性脫毛。而經過10個月的治療,“渝愛”脫毛的癥狀并未痊愈。今年5月,“渝愛”脫毛情況再次惡化,雙眼圈脫毛泛白,鼻梁區域大片脫毛。
園方曾多次組織專家會診“渝愛”脫毛病情
2022年7月22日,大熊貓“渝愛”在重慶動物園出生。亮相以來,“渝愛”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征和靈動可愛的形象,短時間內“俘獲”了大量“貓粉”。
2024年8月,“渝愛”右眼眼圈出現白點,8月8日和9日重慶動物園官博分別發布通告表示,經獸醫初步診斷后為“局部外傷”,專家會診未發現皮炎等癥狀。
2024年,“渝愛”脫毛癥狀惡化。
2024年8月27日,重慶動物園邀請北京動物園、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等機構專家對“渝愛”眼周被毛脫落進行會診,毛發脫落的原因未在公告中表明。
2024年8月,“渝愛”第一次出現脫毛癥狀。
2024年12月18日,重慶動物園三發公告,表示在經過多次采樣檢查后,“渝愛”的眼周仍未發現螨蟲及致病菌感染,且脫毛部位已逐漸長出被毛。
2024年12月27日,重慶動物園邀請重慶市中醫院皮膚科專家團隊對“渝愛”進行會診,這一次的診斷結果為,“渝愛”左眼周及鼻梁處被毛脫落為感染性脫毛。
2024年12月27日,專家初步診斷出“渝愛”左眼周及鼻梁處被毛脫落為感染性脫毛。
今年3月18日,重慶動物園又邀請重慶市中醫院專家對“渝愛”進行了復診。專家們認為“渝愛”恢復情況良好。
2025年3月,“渝愛”脫毛癥狀有所恢復。
可到了3月末,“渝愛”的鼻梁復發脫毛病情。5月左右眼圈開始變白,5月中下旬開始惡化。重慶動物園對此回應稱,是因為“渝愛”調整了用藥,換藥有一個適應階段。
再到5月24日,重慶動物園發布最新通告,表示要將“渝愛”轉移至非展示區進行靜養治療。
“貓粉”:為何脫毛反復出現,非展示區是否符合靜養條件?
在重慶動物園發布要將“渝愛”轉移至非展示區的通告后,引發眾多“貓粉”的疑問和不滿。
5月25日“渝愛”在展區內活動。
“自‘渝愛’皮膚病復發以來,重慶動物園從未全面、及時地向公眾通報病情進展、治療方案及效果評估等關鍵信息。‘渝愛’鼻梁及眼圈脫毛已持續10個月,患處皮膚裸露、色澤異常,園方至今未公開詳細原因。”在“貓粉”“果果”看來,重慶動物園在治療“渝愛”脫毛的問題上,不夠透明和積極,“希望動物園能夠公開‘渝愛’的詳細檢查結果和治療方案,而不是含糊地發公告。”
同時,一位昵稱為“Doki”的“貓粉”對公告中“轉移至非展示區治療”也有疑問。
“他們(動物園)所謂的‘非展示區’和基地、中心等機構的非展示區完全是兩個概念。重慶動物園的‘非展示區’是投資169萬元、耗時兩個月就建好的,總面積只有306平方米的臨時圈舍,包含了12個籠舍和6個外場,平均2個籠舍加1個外場的面積僅50平方米。”
“Doki”表示,根據現行的大熊貓飼養規范,大熊貓的外場空間不能低于200平方米,重慶動物園的‘非展示區’和標準相差甚遠。
5月26日,記者帶著“貓粉”們的疑問聯系到重慶動物園管理處,工作人員表示,她對具體情況不了解,會將相關的問題轉交給動物科工作人員,并會進行回電。
27日上午,記者來到重慶動物園熊貓館,發現“渝愛”確已不在展區。一名保安向記者透露,“‘渝愛’在25日就已經搬去了非展區,去治眼睛的脫毛了,可能要一個多月才回來吧。”
封面新聞通過多種渠道,聯系到重慶動物園熊貓館館長張乃成,對方以需要動物園相關部門進行回應為由拒絕了采訪。據一些“貓粉”透露,此前有其他“貓粉”在線下遇見張乃成時,他曾表示,“不確定‘渝愛’從非展區搬出來的時間。”
截至發稿,記者暫未收到重慶動物園的回電,多次致電重慶動物園動物科,也始終沒能打通電話。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