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村民一起蒸饅頭、包餃子,在農家院喝大碗茶,嘗原汁原味的老豆腐……山東泰安打造的泰山炊煙巷喚醒了人們的鄉村記憶,帶火了當地鄉村旅游。
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泰山區邱家店鎮王林坡村黨支部發動群眾,通過置換、租賃、入股等方式,盤活村里30余處宅基地,打造占地16畝的泰山炊煙巷,按照“修舊如舊”“一步一景”原則,再現上世紀80年代泰山腳下農村古樸生活場景,打造具有魯中文化特色的鄉村民俗生活體驗區。
村中老房子里有老面饅頭作坊、手工粉皮作坊、柴火煎餅作坊、古法花生油坊、傳統豆腐坊、飯店、茶館等17個業態,使用的工具和原材料均沿襲傳統。室內擺設的長條板凳、八仙桌、茶壺等老物件充滿年代氣息。
游客在泰山炊煙巷游玩。新華社記者滕軍偉 攝
村里還引入泰山福香燒、植物扎染、漢服簪花等多個傳統文化體驗項目,點綴乾封書院、京元花廳等老建筑,串聯村里已有的音樂噴泉、汶水畫廊等景點,有效滿足了市民對傳統鄉村生活的向往和體驗需求。
泰山炊煙巷一經推出就迅速走紅,今年“五一”假期共接待游客6.6萬人次,營收突破260萬元。周末時,每天的游客能達到一萬人左右。游客解秀華說:“這里的老茶館和饅頭房很有特色,讓我想起了‘媽媽的味道’。孩子還能跟著老師傅學做饅頭,玩得不亦樂乎。”
邱家店鎮黨委書記高強說,鄉村旅游從“走馬觀花”到“吃喝玩耍”,既讓游客體驗到有生命力的農村生活,也為農民搭建了家門口的創業就業平臺。目前,該項目已吸納100余名村民就業。
王林坡村村民在老面饅頭作坊里蒸饅頭。新華社記者滕軍偉 攝
馮莉莉是饅頭工坊的負責人,她說:“生意特別好,每天都有人排隊買饅頭。我們天不亮就得起來準備食材,這還不到晌午,就賣了300多個了。”
王林坡村黨支部書記王紅軍說,村里下一步將推行“前店后廠”模式,在周邊村建立小麥、紅薯、時令果蔬等農副產品定向供應基地,在為游客提供可溯源安全放心產品的同時,帶動周邊村農戶提高一產效益,推動共同富裕。(記者滕軍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