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良藝 通訊員 韋遠林 莫天林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蒙山縣公安局新圩派出所聚焦光伏發電與桑蠶產業等轄區支柱產業,創新推出“聚能警務”模式,組織企業員工、轄區群眾、平安義警等力量成立“聚能聯盟”,全力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當好營商環境“壓艙石”,推動“陽光產業”與“綠色經濟”在平安沃土上蓬勃發展。今年以來,三峽新能源發電(蒙山)有限公司累計發電量4400萬度,新圩桑蠶產業園區產值超2000萬元。
黨建聚心 打造共治“能量核”
位于新圩鎮四聯村屯巴山上的三峽新能源發電(蒙山)有限公司屯巴山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15萬千瓦,預計年發電量1.5億度。新圩村桑蠶產業示范園配備28個專業化設施大蠶房,年產值近億元。
“我們將黨建引領作為‘聚能核心’,派出所黨支部與企業黨支部結成‘聚能聯盟’,每季度召開聯建會議,共同制定安防方案。”新圩派出所所長羅國升介紹,結合黨支部開展的主題黨日活動,派出所每季度到企業召開“警企懇談會”,宣傳普及安全防范知識,收集企業訴求。
針對光伏園區夜間巡邏力量不足的問題,警企雙方聯合組建“黨員夜巡隊”,對園區13處重點區域做到巡邏全覆蓋,實現“黨員帶頭巡、警燈夜夜亮”。同時,在桑蠶產業園區設置“調解角”,由黨員民警牽頭化解土地流轉、種植管理、農資債務等糾紛,今年以來,解決涉農矛盾糾紛3起。
聯防聚勢 構建平安“能量場”
4月下旬,黃某某給果樹噴藥時,藥液不慎飄灑到相鄰的農大姐桑園的桑葉上,導致農大姐養殖的幼蠶食用桑葉后死亡,雙方因賠償問題引發爭執。了解情況后,“警農聯調小組”快速到現場開展調解,最終,黃某某自愿賠償農大姐的損失,糾紛得以化解。
在日常防控中,新圩派出所聯合光伏發電企業建立“雙軌巡邏制”,白天由企業安保人員巡查光伏園區,夜間由民警帶領義警隊員開展“閃燈式”巡邏,實現光伏發電站案件“零發生”;在桑蠶產業園設立“警務會客廳”,聯合司法所、農技站及企業成立快速響應小組,針對涉土地流轉、種植管理、農資、勞動爭議等易發多發糾紛,推出“糾紛調解能量包”,涵蓋法律手冊、電子合同模板、快速理賠通道;協調交通運輸部門為運輸農產品車輛發放“聚能綠卡”,在高速公路入口設置“應急能量站”,提供路線規劃、臨時檢修等服務,保障幼蠶、蠶繭運輸“零延誤”。
服務聚效 激活發展“能量源”
近年來,新圩派出所將“數據跑腿”作為服務企業的“綠色能量源”,組織警力深入企業宣傳普及網上辦理業務小程序和App,方便企業員工就地就近辦理相關業務。
針對桑蠶產業季節性用工需求,新圩派出所推出“候鳥式服務”,春耕期間組織民警上門為外來務工人員集中辦理證件;采收季在基地周邊增設宣傳崗開展安防知識宣傳和反詐宣傳;收獲季聯合市場監管部門開展市場秩序整治行動,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我們把企業的‘難點’作為聚能的‘焦點’,把每一項服務轉化為企業發展動能。”羅國升表示,新圩派出所將推出“平安聯建”機制,引導更多企業員工、黨員家庭戶參與平安建設,推動從“警企單向守護”向“全民共筑平安”轉變,為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筑牢安全屏障。
光伏產業園的藍色板陣與桑蠶基地的綠色田壟交相輝映,“聚能警務”如同看不見的能量紐帶,將平安、發展、民生緊緊串聯,這既是警企攜手書寫的“陽光經濟”答卷,更是鄉村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