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孝清 通訊員 任力楊
烏雞產業是江西省泰和縣特色產業。近年來,江西省泰和縣公安局持續深化“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聚焦泰和烏雞“培育、養殖、銷售、管理”產業發展鏈條,積極開展巡護安全、化解矛盾、安全宣傳等工作,全力護航烏雞產業高質量發展。
科技賦能巡護安全
“感謝民警幫我們找到養殖場圍欄的小缺口……”4月7日,泰和縣公安局沙村派出所民警陳瀟、韋業城操控警用無人機,對轄區烏雞養殖戶戴小靈的養殖場展開空中巡查,細致檢查圍欄是否完好,快速排查潛在安全隱患。
泰和縣公安局立足“派出所主防”職能定位,結合烏雞養殖“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依托警用無人機自動機場,建優建強警用無人機戰隊,為15個鄉鎮派出所配發警用無人機,開展警用無人機集中培訓,加強對重點部位、主要路段的安全管控,提升感知風險的敏銳度和精準度。
同時,泰和縣深入推進“地網進萬家”工程,由公安機關牽頭,積極引導、鼓勵養殖戶出資建設“地網”,實現民警24小時實時在線,全方位打造立體化巡護體系,筑牢全天候、全覆蓋的智能防控網。今年以來,全縣涉烏雞養殖產業類警情同比下降26.39%。
聯動聯調化解矛盾
4月11日,在灌溪鎮烏雞養殖合作社,買賣雙方因雞苗價格問題引發糾紛,爭得面紅耳赤,在灌溪派出所民警羅丹和平安義警隊員蔣小波的合力調解和勸說下,雙方當事人最終達成共識、握手言和。
泰和縣公安局圍繞烏雞產業發展布局,推行“產業警長+平安義警”聯動聯調機制,組建由責任區民警擔任生態警長,由村組干部、退休教師和退役軍人等志愿者組成的義警隊伍,緊盯涉烏雞產業發展矛盾糾紛、舉報投訴、安全隱患等突出問題,常態化開展巡邏聯勤、排查聯動、矛盾聯調。在減輕基層派出所工作壓力的同時,充分發揮義警隊員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深入田間地頭、村社集市、養殖場,面對面聽取群眾訴求,全面摸排矛盾糾紛隱患,精準定位爭議焦點,實現矛盾糾紛發現在早、化解在小。
今年第一季度,全縣公安機關通過聯動聯調機制調解涉烏雞產業發展矛盾糾紛80余起,調處成功率達100%。
安全宣傳全鏈覆蓋
“但凡是說有價低質優的飼料,需要先打款的,大家都要謹慎核實!”4月16日,冠朝派出所社區民警劉為俊趁著趕圩日人員聚集的契機,一邊耐心指導集市里的烏雞商販、養殖戶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并開啟預警功能;一邊宣講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相關法律知識,發放宣傳資料。
泰和縣公安局緊扣烏雞全產業鏈發展,持續拓寬安全宣傳渠道,打造“線下+線上”“傳統+新型”的全鏈條宣傳格局。線下依托“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一村一警”大走訪活動為載體,對全縣312個行政村(社區居委會)包村到警,掛村民警履行“安全宣傳員”職責要求,創新制作本地方言版安全防范知識音頻,通過警用無人機、流動宣傳車、鄉村大喇叭,在烏雞產業聚集區循環播放。
同時,泰和縣公安局充分運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通過企業微信強化警民聯系,覆蓋全縣烏雞養殖戶5800余戶,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語言宣傳普及法律知識,定期推送關于安全生產、交易安全、防騙識詐等相關文章和視頻,并在線實時“點對點”答疑解惑,及時解決群眾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今年以來,全縣公安機關開展安全宣傳活動50余場,印制發放宣傳資料6萬余冊,筑牢烏雞產業發展安全屏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