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第一,友誼第二”“沒有假球,全是世仇”“既分高下,也決生死”……近期,被球迷稱為“蘇超聯賽”的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火遍全網。如果你以為只是線上玩梗火熱,那你就錯了。現代快報記者從江蘇省足協獲悉,剛剛結束的第二輪聯賽,有4.9萬多名球迷走進球場觀看比賽,場均觀賽人數接近1萬,已經超越中甲,直逼中超了。怪不得全網都在問:到底是哪個天才想起來辦“蘇超聯賽”的?
辦江蘇人自己的聯賽
這事要從去年底說起——2024年11月24日下午,一場久違的足球賽在南京奧體中心拉開帷幕,首屆江蘇足球發展重點城市對抗賽次回合在南京打響。吉翔、周云、楊笑天、戈偉、張凌峰、苗明等江蘇隊舊將的出場,吸引了31986名球迷入場觀賽,南京奧體仿佛恢復了往日聯賽的氣象。
今年,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應運而生,13座城市各組建一支球隊,代表所在城市出征,為城市榮譽而戰。在國內,雖然有中超、中甲、中乙三級職業足球聯賽和中冠業余聯賽,但這些比賽都是全國性的,球隊代表所在省或市在全國征戰,相互之間的“恩怨糾葛”沒有那么多。像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這樣以城市為名組隊參賽的省級業余聯賽,在國內還比較少見。
江蘇13隊對于本次聯賽都非常重視,現代快報記者從江蘇省體育局了解到,早在今年2月底,各隊就基本完成了組隊任務。最終,13支代表隊共有516人獲得參賽資格,其中本科和大專學生85名、高中及中專學生69名、職業球員29名(含3名大學生和1名高中生),還有來自各行各業的業余球員337名。球員年齡最大的40歲、最小的16歲,平均年齡24.09歲,真正做到了全民聯歡。
意外成為“梗王大賽”
本次“蘇超”聯賽的出圈,首先源于玩梗。在賽事發布會召開之后,主辦方或許沒有想到,首屆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會以極快的速度火出圈。在抖音上擁有4575萬粉絲的“叨叨傅”,一直以玩“江蘇十三太保”的梗而聞名,平均每條短視頻的點贊量在10萬甚至是20萬以上。在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開賽后,他以“地域梗”為由頭,創作的短視頻獲得了大量球迷的關注,他本人也去到比賽現場“搞創作”。
隨著賽事的火爆,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這一官方聯賽也有了“蘇超聯賽”的民間稱呼。“比賽第一,友誼第二”“沒有假球,全是世仇”“既分高下,也決生死”等網絡爆梗也層出不窮。宿遷和徐州的“楚漢之爭”,無錫和蘇州的“蘇南德比”,淮安和揚州“淮揚正統之爭”……每場比賽都充滿看點,聯賽官方定位的“球隊以城市命名,通過城市隊伍間的精彩角逐,激發地域認同感”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可喜的是,除了線上玩梗之外,線下真正走到球場里去觀賽的球迷也有不少。現代快報記者從江蘇省足協了解到,5月24日至25日,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第二輪比賽的六場賽事共吸引59110名球迷到場觀賽,場均9852人,其中有四場比賽球迷人數過萬。具體來看,在鹽城進行的主場對陣泰州的比賽,本輪入場球迷人數最多,達到14898人;其次是淮安主場對陣鎮江的比賽,到場球迷12759人;宿遷主場對陣徐州,有12267人到場觀賽;無錫主場對陣蘇州隊有11065人到場觀賽;連云港主場對陣南京吸引6400人到場觀賽;南通主場對陣常州有1721人到場觀賽。
作為一項省級業余足球聯賽,這樣的上座人數已經非常可觀。據統計,中國足球頂級職業聯賽中超2024賽季的場均觀眾為19431人,2024賽季中甲聯賽場均9520人。記者了解到,接下來的第三輪聯賽,南京將于6月1日坐鎮五臺山主場對陣無錫隊的比賽,首批放出的3000余張票不到一個小時全被搶光,這場比賽預計也將有超過1萬名球迷到場觀賽。
“蘇超聯賽”何以火爆?
“蘇超聯賽”火爆的背后,折射的是江蘇球迷對于足球比賽的渴望,根基是原本就非常雄厚的球迷基礎。丁喆是“蘇超聯賽”南京隊主場的MC(現場主持人),也是南京體育廣播“天天足球”的節目主持人,多年來持續關注江蘇足球。首輪聯賽,他在南京五臺山體育場感受到了6000多名球迷營造出來的“浩大聲勢”,當時,“蘇超聯賽”還沒有在網上火起來。
“江蘇城市之間本身梗就比較多,各市經濟實力也比較強,幾乎每座城市都有規模不錯的足球場地,辦賽基礎好,球迷也多。”丁喆說,“再加上省里和市里都比較重視,自媒體的發達也讓關于比賽的梗層出不窮,多種原因促成了本次蘇超的火爆。”
此前,江蘇舜天、江蘇蘇寧時期,為江蘇積累了大量的球迷,本地球迷群體數量龐大,也讓本屆賽事本身就有非常大的球迷基礎。有意思的是,除了原本的球迷之外,“蘇超聯賽”還吸引了大量非球迷群體關注,在網絡熱梗的帶動下,不少原本不看球的球迷,也走進賽場觀看比賽,這或許更是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想要的效果。
這得益于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的定位——充分展現出足球運動的廣泛參與性和蓬勃活力。13支球隊的516名參賽球員中,來自各行各業的業余球員有337名,占了半數以上。這樣的“業余聯賽,百姓舞臺”,不禁讓人想起了近年來非常火爆的“村BA”“村界杯”,正是有了這樣的“草根血統”,才讓“蘇超聯賽”如此接地氣,如此直抵人心。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王衛/文 王衛 顧煒/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