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首期"大國工匠人才培訓營"結業式在全國總工會舉行。約220名"大國工匠"學員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電網、煤礦、醫院等單位一線高技能人才,他們在清華大學接受理論授課、實踐研修、創新攻關三位一體的培訓后,于5月26日完成創新攻關結題答辯,通過考核評價后將被授予"大國工匠"證書。
全國總工會2024年7月啟動首批大國工匠培育工作,確定了220名培育對象,同年9月啟動首期"大國工匠人才培訓營"。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首期學員中,清華博士謝邦鵬畢業后選擇去國網上海浦東供電公司當一名一線電力工人,工作中獨立提出10余項創新內容,先后申請20多項專利;開灤集團煤化工工藝技術員鄧晶率領技能大師工作室攻克甲醇生產技術難題12個,為甲醇裝置的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此外還有北京康復醫院骨科康復醫生楊華清、漢王科技算法工程師彭菲等高技能人才。
培訓營從去年9月至今年4月開展了4個班次三個階段培訓工作,依托清華大學學術資源與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模教育傳統,通過理論授課、實踐研修、創新攻關"三位一體"模式,全面提升學員的政治素養、技術能力和創新水平。5月26日,學員們按專業領域分組完成結題答辯。答辯聚焦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涵蓋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等12個行業領域,涌現出一批具有前瞻性和應用價值的創新成果。
學員們大多是帶著在工作中累積的問題來參加培訓營的。"我是帶著對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中關于儲能發展的疑問、供電服務中人工智能運用等實踐問題來上課的。"謝邦鵬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在清華大學聆聽張鈸院士、慈松教授等專家學者的講解后,打開了他在專業上的視野。他還帶著低壓電能質量方面的一些想法,在清華電機系老師的指導下開展了課題研究,解決了生產中遇到的光伏臺區管控難題,成果還新申請了一項發明專利。最終其《城市低壓配電網電能質量問題分析與研究》課題順利通過答辯。
下一步,全國總工會將對培育對象培育期內的學習成長和綜合表現進行全面考核評價,考評合格后頒發"大國工匠"證書。全國總工會近期印發《工匠人才培育實施辦法》,從遴選程序、培育措施到組織保障形成全鏈條制度安排。今年9月,第三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暨大國工匠論壇將舉辦,為工匠人才搭建技術交流、成果展示、素質提升的平臺,激勵更多勞動者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雷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