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五月以后,端午節自動開啟倒計時,而在節前這幾天的習俗,也大多與端午有關,可以看作是為節日“預熱”。當然有不少地區,從農歷四月底就開始過端午節了,其也體現了這一節日的盛大以及時間跨度長的特點,也表達了人們對這一古老節日的重視。
五月初二,從建除十二星來看,對應著“定日”,其有著“安定,塵埃落定”之意,通常是指事情依照計劃圓滿完成。所以這樣的日子在傳統里被視為“吉日”,屆時適合進行結婚,開業,搬家等內容。這樣的日子也提醒我們,要謹慎穩定,而不能盲目變動,以免影響計劃的進行。當然除了這一內容之外,初二這天的習俗還有很多,下面就來跟大家詳細分享,牢記:1不去,2要迎,吃3樣,圖個平安多福,來看看吧~
1不去
不去河邊玩
如今進入五月,天氣越發熱了起來,且經常下雨,而河邊水汽重,更是給人以濕熱之感,加上河邊水草植物茂盛,昆蟲活躍,若是在這樣的地方玩,容易被叮咬。另外這個季節經常下雨,河水會上漲,河邊的泥土也會變軟,貿然前往容易帶來安全隱患。因此說這個時節,盡量不要去河邊玩,尤其要看好小朋友。
2要迎
迎媽祖
在沿海很多地區,人們普遍信奉媽祖,其在人們心中有著重要地位。廣東惠東縣一帶,在五月初二這天流行著“迎媽祖”的傳統。屆時當地人要穿上漂亮的傳統服飾,展開各種習俗活動,來迎接媽祖像,據說這個習俗已經流行了不少于三千年。
迎端午
端午是與龍有關的節日,而賽龍舟更是這期間非常重要的一項習俗,很多地區在端午前夕就開始了,比如在湖南婁底等地區,五月初二要舉行“劃喜船”的習俗,其與劃龍舟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人們通過這一活動,正是在迎接端午節的到來。與此同時,還流行著唱車燈戲、散齋粑等習俗,當地的人們都會參與到其中,場面很是熱鬧。
吃3樣
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的代表食物,其在節前就已經開始吃了,更是“迎媽祖”的傳統食物,其蘊含著平安健康,吉祥多福之意。下面來分享一款粗糧粽子的做法,香濃好吃,更容易消化。
1、準備幾樣粗糧,各種米類和豆類都搭配些,洗過以后,加清水,在低溫處,泡一晚上,令各種谷物變軟。
2、愛吃肉粽子的可以準備點肉,一般是用五花肉,切大塊后,加生抽,老抽,胡椒,生姜,拌勻之后腌兩個鐘頭,令其入味。
3、再準備些些咸蛋黃,分別剝出來,一切為二,放在盤中。
4、將谷物粗糧里的水瀝掉就可以開始了,粽葉整理好,對折后彎成漏斗狀,先放點谷物,再放肉和蛋黃,再撒點米類,接著將口蓋住,邊緣也牢牢裹住,最后捆兩三圈,系住即可。
5、將其全部放到清水里,水量要高出5公分,保持沸騰的狀態,煮三個小時左右。關掉火以后,再泡一個小時以上,吃起來更香濃。
吃桃子
在莆仙地區流行著“初二吃個桃”的說法,所以桃子在五月初二這天是必吃的食物,其象征著健康,長壽,平安,多福等含義。如今桃子也陸續成熟上市了,其香甜多汁,美味又營養,有益于潤腸排毒,健脾養胃,補氣養血,緩解虛乏,增強體質等。五月初二,別忘吃個桃,圖個好兆頭。
吃新鮮蔬菜
臨近端午,天氣明顯熱了不少,新鮮蔬菜更能引起我們的食欲,同時其可以幫我們補充水分,去火去燥,促進消化等,煮湯炒菜都很爽口。
1、一些白玉菇,先把根部剪掉,再分別掰開,仔細搓洗掉雜質,而后瀝干。
2、絲瓜去皮并沖掉黏液,隨意切成塊,用清水泡一泡。
3、雞蛋先在碗里扒拉散,然后倒在熱鍋里邊,凝固之后,簡單扒拉幾下就盛出。
4、放點大蒜進去,把白玉菇先丟進去,炒透后倒絲瓜,搭配彩椒炒熟,雞蛋放里邊,調些鹽進去即可。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歡迎大家點贊,收藏和轉發!感謝您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