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偵12》標志著TVB對港劇與“港味”的重新定義。劇集的強節奏敘事,平均每12分鐘一個情節點,以快節奏迅速抓住觀眾的注意力,同時不吝筆墨刻畫細節,保留住港劇特有的市井感。
來源:傳媒內參—廣電頭條
作者:朝明
當刑偵懸疑劇的敘事框架被反復拆解重組,觀眾對“燒腦”的閾值日益攀升時,TVB交出了一份令人耳目一新的答卷?!缎虃?2》由鐘澍佳總監制,林保怡、陳法蓉、張振朗等領銜主演,將罪案審判的儀式感與人性解離的復雜性糅合成一場視覺與心理的雙重盛宴。
《刑偵12》每晚18:00正在騰訊視頻全網獨播,TVB翡翠臺同步播出。首周播出后熱度不斷攀升,顯示出“年度港劇黑馬”的潛質。這部劇也憑借“高開暴走”的劇情節奏,以及“大尺度案件+心理分析”的元素融合被觀眾評價為“港式刑偵懸疑劇的冷峻縱深回歸”。
TVB此番大膽突破,既延續了港式刑偵的市井煙火氣,又以心理學視角重構敘事邏輯。而林保怡時隔14年回歸TVB拍劇,與張振朗的演技博弈,更讓這場“人格戰爭”迸發出耀眼的戲劇火花。劇中,警司丁洛風與“怪胎探員”刑凱的聯手并非傳統意義上的雙雄探案,而是兩個靈魂在善惡邊緣的相互映照。當丁洛風的多重人格反轉被揭曉,觀眾才驚覺,伏線千里的不僅是案件,更是人性深淵中未曾言說的隱痛。
《刑偵12》的野心,或許正是要撕開刑偵懸疑劇的類型標簽,讓觀眾在追兇的快感中,叩問正義的邊界,直面當代社會的精神困局。
人格反轉:
刑偵懸疑敘事中的哲學思辨
一開篇《刑偵12》就以強節奏、大尺度、不斷反轉的劇情牢牢抓住觀眾的眼球。富二代傅一鳴在陰暗逼仄的地下室中,將生活失意的底層人豢養成寵物,滿足自己控制欲。從畫面表現到對于人類內心陰暗的剖析都觸目驚心。而當傅一鳴被離奇殺害,施暴者突變受害者,這場人性的博弈才真正揭開序幕。
不同于傳統刑偵懸疑劇單元劇的模式,《刑偵12》案中有案,相互嵌套。傅一鳴案還未找到兇手,下一位受害者黑心地產商陳以達已經橫死,而她的助手更是被塞進玩具熊中,死相凄慘。緊湊的節奏與極具懲罰儀式感的作案手法持續牽動著觀眾的注意力。
但這部劇并不沉浸于羅織獵奇的犯罪美學,隨著案件頻發,一個名叫Saturn1115的網站也浮出水面。這個依托暗網構建的協同犯罪網絡,正通過解謎游戲的外殼實施精密的社會審判:欺凌、壟斷、污染、虐兒、虐畜、販毒、不義七類罪行,被重新編碼為數字時代的“新七宗罪”。
劇中通過犯罪游戲,以社會學視野重新審視技術飛速發展下的犯罪,剖析信息繭房對群體認知的扭曲,成為解碼數字時代犯罪圖譜的重要樣本。在這種視角之下,劇中對于人性暗面的叩問不止于罪犯,也指向了“正義”的一方。就像作為探員的刑凱,患有人格解離的他自以為可以控制內心的人格,孰不知一個陰暗人格正在無人知曉的角落里滋長。
而當警司丁洛風的多重人格真相被揭曉時,此前所有看似割裂的線索驟然收束:姐姐丁少蕓的壓迫性保護、反復出現的童年創傷閃回、丁洛風不經意流露出的奇怪行為、案件中刻意留白的鏡頭,皆為這場人格博弈埋下草蛇灰線。而《刑偵12》最顛覆性的設計,莫過于將“兇手即偵探”的經典懸疑命題推向極致。
這種敘事策略的高明之處,在于它打破了刑偵劇“兇手在外”的慣性思維,突破了“正義必勝”的創作窠臼。當警探自身成為謎題的核心,案件的推進便與人格的博弈形成雙重懸疑張力。在傳統刑偵懸疑劇陷入“案件數據庫”競賽的困局下,《刑偵12》選擇懸疑張力內化為角色心理博弈。
丁洛風多人格參與的“新七宗罪”的設計,構建了一種嵌套式敘事結構——外層是警匪追兇的類型框架,內層則是人格戰爭的哲學命題。
這種將主角精神世界作為敘事主場的創作策略,也是一次類型劇審美升級的精準突圍。劇中通過“新七宗罪”案件與丁洛風人格的互文,完成對正義本質的叩問。程序正義與非法審判的兩位一體,正是對“以罪止罪”倫理困境的直觀呈現。這種將案件內核與角色心理深度綁定的創作思路,讓《刑偵12》跳出了傳統刑偵懸疑劇的桎梏,在類型化敘事中開辟出哲學思辨的空間。
現實觀照:
心理議題的劇作突圍
若說人格反轉是《刑偵12》的敘事引擎,那么對原生家庭創傷的解剖則是其情感內核。相比刑偵懸疑劇常見的掃黑除惡宏大敘事,《刑偵12》選擇聚焦更具普世性的心理困境,劇中對社會議題的介入,顯露出難得的創作銳氣。
故事內核圍繞心理議題以及衍生的犯罪問題,卻并未將心理疾病奇觀化,而是以冷峻筆觸揭示其社會成因:當家庭成為暴力的第一現場,當愛異化為控制,個體的精神崩塌便成為必然。隨著劇情不斷深入,人物的前史漸次展開,觀眾甚至戲稱,一整部劇都湊不出一個健康的家庭來。施暴者與受害者的身份倒置,恰是劇集對情緒健康的深刻洞察——未被療愈的創傷終將反噬,無論以何種形式。
盡管“原生家庭之傷”的書寫已經在影視劇中俯拾即是,《刑偵12》并沒有落入同質化的窠臼中。劇中在心理議題上相當超前,傳統類型劇往往將心理問題簡化為破案障礙,而本劇則將心理機制轉化為敘事動力。丁洛風的“自愈”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心理治療,而是通過人格間的博弈與和解實現,跳出了刑偵劇“破案即治愈”的俗套,將心理康復表現為動態的、非線性的內在戰爭。而刑凱的第二人格“阿賢”,則被賦予更復雜的感性特質,不僅是刑凱的破案助手,更是其情感需求的投射。通過這種人格分工,隱喻當代人在高壓社會中的普遍困境:理性外殼下未被滿足的情感需求,最終以分裂形態尋求出口。
作為“正義使者”的警探們身上也有不為人知的陰暗面,劇中雖然寫警探與罪犯的追逃博弈,但卻沒有傳統正派與反派的分野。就像總監制鐘澍佳在采訪中說,“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完全的正,也沒有一個人是完全的反,往往看起來很正義的人也藏著一些陰暗面,一些很壞的人可能對自己身邊的人也有很好的一面。每個人心里可能都有惡魔的種子,人好壞在于自己怎么處理自己內心的沖突?!?/p>
當直面每個人內心的陰暗時,善與惡不再是人物身上旗幟鮮明的標簽,而是不同人在現實中面對問題時一念之間的選擇,這正是人性的復雜與幽微之處?!缎虃?2》所做的不是展示和錨定善惡,而是將人性的復雜多面盡可能地呈現在觀眾眼前。
當每一個人物都在故事里被鮮活、立體地呈現,一卷當代社會的心理病灶圖譜也徐徐展開。劇中心理專家楊芷菲的出現提供了專業視角,這一次心理專家既不是神乎其技的側寫天才,也不是無理取鬧的攪局者,而是真正通過專業視角去剖析人物內心、輔助案件偵破。
隨著劇中對心理問題成因的深入解讀,也與現實中日益嚴峻的情緒健康危機形成呼應,一定程度上重建了長久以來被愈發神秘化的心理問題,也消解了大眾對心理問題的污名化。
心理現實主義正成為類型劇突破天花板的重要途徑,劇中將私人創傷與公共議題并置,讓劇集的社會關懷超越了娛樂產品的范疇。當鏡頭不再滿足于捕捉病癥的表層奇觀,而是深入探究角色在社會高壓、原生家庭創傷與道德困境中的掙扎軌跡時,刑偵類型劇也實現了從感官刺激到人文關懷的躍升。
港劇煥新:
“港味”的破局與新生
林保怡時隔十四年重返TVB熒屏,這一回歸本身即構成極具分量的市場號召,但其塑造的警司丁洛風真正撼動觀眾的,在于演員以教科書級的表演解構了傳統刑偵懸疑劇的男主范式——在理性克制與情感潰堤間的精準游走,通過微顫的指尖、凝固的微表情等肢體語言的前后呼應,構建出完整的精神坍塌軌跡,令觀眾在劇情反轉后得以回溯暗藏玄機的心理伏筆。
新生代演員張振朗的突破性表現也可圈可點,一開始就以“怪胎探員”形象出現的刑凱,并未陷入“非常態人格”的符號化呈現,而是通過呼吸節奏的細微調整、眼神焦距的變化,在正常與異化間構筑起令人信服的灰色地帶。
與此同時,制作團隊為角色復雜心理狀態配備了視聽語言系統化設計,例如不同人格對應不同的運鏡軌跡,用手持鏡頭的不規則震顫暗示意識失控、模擬認知崩解,同一角度的鏡頭切換顯示不同人格的一體多面。這種將表演藝術與技術語言深度咬合的創作策略,使心理學概念擺脫了神秘化、獵奇化呈現,轉而以臨床案例的嚴謹態度進行影視化轉譯。
《刑偵12》標志著TVB對港劇與“港味”的重新定義。劇集的強節奏敘事,平均每12分鐘一個情節點,以快節奏迅速抓住觀眾的注意力,同時不吝筆墨刻畫細節,保留住港劇特有的市井感。
當鏡頭在市井煙火中穿梭,霓虹燈牌之下明暗交織,迷離光影已不僅是視覺符號,更成為對社會結構性斷層的暗喻。這種以空間變換編織的蒙太奇語法,既解構了罪案敘事的多重維度,更建構出具有社會學意義的城市精神圖譜。“在地性保留+全球化敘事嫁接”,為傳統港劇廠牌在流媒體時代的生存提供了范本。
這種“舊瓶裝新酒”的策略,或許正是TVB打破“懷舊濾鏡”桎梏的關鍵。它證明了傳統廠牌在流媒體時代的生存法則:唯有將類型創新與文化根性深度融合,才能避免淪為“懷舊消費品”。
如今的刑偵懸疑劇也走到了類型創新、突破同質化的關鍵節點。《刑偵12》給出的答卷是,讓刑偵懸疑劇從“案件本位”轉向“人性本位”。這種轉向既是對觀眾審美升級的回應,也暗合了當下人們對精神健康的關注。可以預見,未來刑偵懸疑劇的競爭將不僅是懸念設計的比拼,更是對社會情緒精準捕捉能力的較量。
《刑偵12》的大結局尚未揭曉,但觀眾早已陷入猜測狂潮:丁洛風能否整合破碎的自我?刑凱的第三重人格是否暗藏殺機?這些懸念在劇外也指向了對現代人精神歸宿的追問。在短視頻解構一切深度的時代,TVB以25集的體量正在編織一場冒險——它拒絕提供非黑即白的答案,而是將觀眾帶入人性的迷霧森林。當片尾字幕升起時,真正的刑偵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