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有不少網友在網上發帖,稱廣東電視臺疑似即將關閉一批頻道。
圖片
▲電視臺要瘦身
據網友在微博和貼吧的分享來看,繼佛山臺之后,廣東臺也計劃關停一批電視臺和電臺。其中,電視臺保留廣東衛視、珠江臺、大灣區衛視、廣東新聞和廣東體育;電臺保留廣東新聞914和珠江經濟臺974。而且,首批先行就要砍掉3個電視臺和3個電臺。
對于這件事,廣東地區的網友們看法不一。
有網友覺得,『集中力量辦好幾個臺,總比攤子鋪得太大,最后哪個都做不好強。開臺的初衷就是要做出好節目,給聽眾提供有用的資訊和知識,那些沒什么實際作用、只為了占個頻率的頻道,關了也不可惜。』
也有網友認為,『當媒體人不再用心做節目,只想著“占頻率、保編制”,觀眾自然會用腳投票。自媒體的沖擊固然厲害,但根本原因還是傳統媒體的節目質量跟不上時代。』
那這消息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我們來看看網友提供的信息。
圖片
這是一份廣東廣播電視臺的工作方案,上面寫著:“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推進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按照中宣部和省委部署要求,廣東廣播電視臺已制定上報了《廣東廣播電視臺推進系統性變革工作方案》,為落實好這一方案,現將相關任務分工如下,請各責任單位在本月20日前制定相關任務的工作思路,交臺辦匯總成統一的實施方案。”
方案里提到“堅持瘦身強體,提升傳播影響力”,具體措施包括推進瘦身提質,就是保留廣東衛視頻道、珠江頻道、大灣區衛視頻道、新聞頻道、體育頻道、新聞廣播頻率(廣東應急廣播)、珠江經濟廣播等主頻道主頻率;關停受眾少、創收弱的頻道頻率,首批精簡3個頻率、3個頻道。同時,將頻道頻率制轉變為“垂類事業部 + 工作室”制,整合組建新聞、綜藝、專題與紀錄片、影視等垂類板塊,首批培育30個工作室,實行扁平化管理。另外,還要做強頭部賬號,升級改造“觸電新聞”客戶端,繼續做好“粵聽”粵語音頻客戶端,全新打造“喜粵TV”文化娛樂客戶端。
從這份流出的文件來看,廣東廣播電視臺確實已經做好了“瘦身計劃”,既保留了部分優質頻道,也果斷砍掉了一些收視率較低的頻道,而且明確了首批精簡3個頻道和3個頻率。同時,還提出要做強頭部賬號,做好新媒體工作。
對于這個消息,網友們的反應很熱烈。有網友說,廣東省臺留一個播新聞就行了,現在那些主持人和本地演員,形象和業務水平都不太能讓人滿意,主持風格和電視劇內容幾十年如一日,實在提不起觀眾的興趣。
也有網友認為,早就該這么做了,很多電視臺、電臺根本沒人看、沒人聽,白白浪費國家資源。不僅省級臺,地級、縣級電視臺、電臺也應該大刀闊斧地進行精簡。
其實,電視臺日子不好過已經不是什么秘密了。隨著廣告收入下滑、電視開機率暴跌和觀眾數量大量流失,傳統電視行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從2023年起,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就開始推進廣播頻率、電視頻道的資源整合,精簡淘汰那些受眾少、影響力弱且沒有發展前景的頻道。總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3月,全國累計撤銷電視頻道144個,而且今年這一趨勢還在持續。
停播的頻道主要有兩類。一部分是標清頻道,根據《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高清超高清電視發展的意見》,到2025年底,全國地級及以上電視臺和有條件的縣級電視臺標清頻道基本都要關停。隨著期限臨近,一大批標清頻道集中關閉,轉向高清。
另一部分停播的是省級市級的公共頻道。公共頻道最初是為了滿足縣級臺插播節目設立的,現在縣級臺已經具備獨立開辦電視頻道的能力,公共頻道的歷史使命也就完成了。而且,現在公共頻道的內容比較單一,主要是新聞、教育、文化類節目,缺乏多樣性和創新性,很難滿足觀眾日益多樣化的需求。
總局幾年前就出臺政策推動公共頻道改革,要求撤銷或調整部分公共頻道,優化頻道結構,提高媒體資源利用效率。
可以預見,如果把廣電“精簡精辦”看作是一個時代的落幕,那么“廣電 + 科技”就是新時代的開端。
一直走老路肯定到不了新地方,當下各地廣播電視臺都在紛紛轉型,專注于建設全媒體傳播體系。
在這個過程中,加強科技要素、淘汰落后產能、推進廣電系統性變革已經刻不容緩。
廣東廣播電視臺的“瘦身計劃”,也許就是順應這一趨勢的積極嘗試,未來廣電行業會走向何方,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