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大罷免來勢洶洶,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接受聯合報專訪,首度松口“我非常期盼順利交棒”,在黨內卷起千堆雪,朱立倫究竟進或退,牽動臺中市長盧秀燕、立法機構負責人韓國瑜等黨內競合關系。
政治人物說法經常是“7分虛、3分實”,虛實掩護測水溫,也保留進退空間,每一步都是精算;與其聽其言、不如觀其行。朱立倫“交棒”一說出口,黨內都在臆測他的潛臺詞,“急流勇退、以退為進、可退可進”等議論頻傳,某種程度或可緩解內外壓力,但許多人是不信者恒不信。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昨日表示,朱立倫愿意交棒是好的論述,但若想選大位的人,最后沒有表態要投入黨主席選舉,朱立倫還是有可能繼續連任。
2000年大選,民進黨也曾面臨內戰僵局,當時國民黨仍大權在握,當紅的政治明星陳水扁成為民進黨最大希望,但面臨“4年條款”內規箝制,扁在中常會意外拋出“以退為進”絕招,建請全黨推舉前主席許信良參選,不要因他個人修改4年條款,以維護黨的和諧;對于陳水扁拋出的震撼彈,許信良當時表示,希望不要有人因為他就放棄“大選”,他考慮脫黨與扁無關。
民進黨最后一致通過修改4年條款,全黨為阿扁量身打造解套參選的捷徑,陳水扁和許信良拼大位、而非爭黨魁,因為各界公認時任民進黨主席林義雄沒有參選的野心,沒有攪局的能力。
2016年“大選”,國民黨面臨“換柱”爭議,當時國民黨主席正是朱立倫,藍營網內互打,成就民進黨第二次政黨輪替的空前契機。黨內公認當時蔡英文最有實力,英系大戰略主張先取黨魁再戰,避免后院失火;形勢比人強,時任黨主席蘇貞昌先在2014年宣布不連任黨主席、2015年再宣布不角逐大位,等于提前認輸讓給蔡英文選。一向霸氣的蘇貞昌竟甘愿讓位,其實起源于2010年他曾任性強爭臺北市長參選權,結果敗選反受重傷,埋下“蘇蔡之爭”轉捩點。
朱立倫受訪表態預愿意交棒,牽動藍營內部權力競合。(臺媒)
2020年蔡英文競選連任,黨內對手賴清德硬要提早出頭拼初選,時任黨魁的蔡英文掌握黨機器優勢,賴清德在初選過程被打趴,還一度向小英網軍求饒。這次事件造成兩大影響:其一,“蹲下再躍起”的蘇貞昌后來獲得蔡充分授權,成為史上任期最長的行政部門負責人;其二,賴清德記取教訓,2024年挑戰大位前,必先取下民進黨主席寶座,確保在黨內初選可獲得主場優勢。
民進黨為了政權,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國民黨卻常自縛于溫良恭儉讓。黨主席雖然不是當選領導人的票房保證,但黨魁和候選人“二合一”,至少不會出現當家鬧事的“破壞王”;朱立倫有參選大位的經驗和能力,“換柱”陰影卻揮之不去,盧秀燕雖然講求團結、人和,但黨主席仍是前往大位的“通關密碼”,加上民進黨大罷免步步進逼,時空環境大不利,國民黨有志大位者必須調整思維。
國民黨2000、2024年“大選”情勢都曾一度看好,但都贏了地方、輸了“中央”,講功勞卻似政治情勒,因為功勞再大還是沒有執政權來得大。政治人物常自詡“成功不必在我”,卻往往知難行易,小部分說自己、大部分劍指別人。
贏非贏、輸非輸,國民黨過去幾年雖在百里侯、立法機構席次有所斬獲,但政黨不輪替、臺灣再空轉,全民都是輸家;如果贏了黨主席、卻輸了大位,永遠的在野黨說得再天花亂墜,仍只是天馬行空。
來源:綜合兩岸媒體報道,本文由“郭茂辰海峽傳真”公眾號編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