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作者 | 梅花
今天我想用我和女兒長達數年的真實故事,向大家講述一段從絕望深淵到希望彼岸的艱難跋涉。當孩子深陷抑郁泥潭、反復休學復學,當親子關系瀕臨破裂,當整個家庭被恐懼與無助籠罩,我們究竟該如何破局?這段經歷讓我深刻明白:家庭教育的蛻變,從來不是孩子單方面的改變,而是父母與孩子在愛與規則中共同重生的過程。我將從陪伴我女兒成長分享以下幾點:
溺愛的深淵:失控的開始
2019年女兒進入初一,考取了當地的重點學校重點班。全家人都非常沉浸在喜悅中,覺得覺得女兒進入那里讀書,將來就有個好出息。進入學校兩個星期后,女兒出現紅眼病,反復高燒半個月,在這半個月中,她晚上發燒還要去打吊針要打到一兩點鐘,白天她實在不愿意去學校,我從來沒有考慮她身體能不能吃的消,我每天還是送她去學校讀書,心想缺了課怕跟不上老師的節奏。一個月后她實在熬不住了,退回在家里不去學校,呆在家不出房門,我們帶她到當地醫院看不見效,就更是慌了。孩子不但沒有好,反而更加厲害。請假和老公一起帶她去北上廣的大醫院看。在廣州女兒反鎖在賓館里,我們實在沒辦法就帶她回到南昌,在南昌騙她去了南昌精神醫院,強制在那住院十天,十天后她又變得乖巧懂事。2020年9月復學,女兒一到學校就害怕,發抖,說老師會打她,回到家就鬧自殺,我們更慌了,她的行為變得更加惡劣。
那段時間我一回家她就堵我、鬧騰。看女兒那樣,我們只求女兒健健康康就好了,不讀書就不讀書,就這樣接受了她在家躺平。2020年12月我開始接觸家庭教育,開始錯誤的理解包容接納,加上我的內疚自責把孩子養成這樣,我甚至跪著給孩子道歉。同齡人都在學校讀書,而她一個人在家,總覺得她好孤單、也很可憐,于是便無條件地包容接納她、討好她。那時我們家由于各種投資失敗虧欠一百多萬,可是只要女兒想要買的,盡管我心里不愿意,行動上我還是盡其所然的滿足她。女兒說喜歡拍照要買單反相機,經濟非常困難的情況下,給她買一個單反,花了3800。當時一家五口人只住一套兩房的房子,女兒說要養貓養狗,只要她喜歡能高興我們都滿足她,結果養了三只,一只金毛、一只比熊和一只貓。開始的時候她會搭理,沒養一個月,她就不管,搭理這些動物的事又落在我身上。人都沒有營養吃,女兒去寵物店,人家介紹說狗貓要吃營養,女兒吵著要買,我心痛難受,但又不敢拒絕,怕女兒不高興,每次去寵物店都要花費上千元。白天不敢出門,怕別人問她為什么不讀書,怕見到熟人,到晚上一兩點才出去遛狗。我白天上班,累得不行,晚上還得陪著她去遛狗。心想她能夠出去走走也是好的,可以透透外面的新鮮空氣。為了她能夠多去外面接觸,每周我們全家都會去各大商場用花唄消費吃一頓大餐,目的只是為了討她開心,我們當地好吃的、好玩的都帶她去過。買水果時,女兒也專門挑貴的,進口的水果,我們不敢說半個不。
就這樣全方位的圍繞女兒轉,在家我和老公一點權威也沒有,她一不高興就罵我們,說她的現狀都是我們害的,我們就更加內疚自責。這樣圍著她轉,她舒服了,復學了,我又各種騷操作,給老師送禮,請老師吃飯,要老師特殊照顧女兒。女兒進入群體哪里有我們這樣圍繞她呢?她不知道怎么跟人相處,不知道情緒是要收的,各種能力都非常弱。她埋怨同學說她這不好那不好,我就同理她,跟她一起罵那些同學,女兒受害越來越嚴重。終于女兒又熬不住,又退回來了。這樣休學復學兩次,又回到了之前那樣沒日沒夜的玩平板,一不高興就對我們大罵的狀態。為了減少沖突,我們還是盡其所然滿足她。2023年9月,女兒又復學了,這次女兒復學狀態比以前好,但是遇到問題我還是不會解決,具體在生活中怎么落實?我到底要怎么樣去調我的孩子?下意識還是會圍繞女兒轉,和孩子沖突不斷,女兒還是整天各種情緒,每天玩ipad兩三點,第二天起不來,回到學校各種難受,說自己已經好努力了,英語單詞背不下來,聽不懂課,我們花好多錢給她補課,也不見效,她天天跟我哭訴著。我也是好害怕好慌亂,完全不知道怎么辦,我生怕她有一天又會退回來,只能小心翼翼的陪著哄著,有時候半夜三更她哭訴著各種難,我盡管累得實在困得不行,還得陪著。我每天都小心翼翼,疲于應對。
覺醒的曙光:奪回權威的艱難博弈
轉機出現在2023年5月。老師們的一句話點醒了我:“沒有規則的愛,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如何在生活細節中重建權威。 4月8日,成為了我們母女關系的轉折點。女兒又要拿平板去玩,我堅決不給。她就跟我鬧,說不要我管,我還是不給,她就轉身跑去陽臺要跳樓,我追過去直接扇了她一巴掌呵斥說:xx,你不要用死威脅我,這是我的底線。女兒捂住臉哭著,你打我。我還是大聲說:我一直忍著你,你需要什么我都滿足你,你用死威脅我,我是覺得不允許,這是我的底線。其實當時的我是嚇得要死,我心想,我這樣圍著女兒轉下去,她會廢掉的,我鼓起了十足的勇氣。后面說完這些話,心里反而輕松了,這在以前我是根本不敢的。不要說打,就是罵我都會發抖。
我以前害怕到什么程度,我走到家樓下不敢進屋,她一個電話打過來,我就會發慌害怕,甚至胡思亂想她又怎么了,她會不會想不開,她會不會受傷等等。當時她看到我的鎮定反而安靜許多,跑去衛生間把門反鎖了起來,不一會兒她騎車出門了逛著半個小時回家。晚上女兒睡覺來到我房間說:媽媽,你是我最好的媽媽,你是最偉大的媽媽!不過我提醒家長,遇到沖突激烈時,一定要本著“安全第一原則,必要時可以妥協”,和“權威不是專制,而是用堅定的愛為孩子劃定成長的邊界。”我逐漸明白:重建權威,是讓孩子重新學會敬畏與自律的必經之路。
重塑的力量:規則與愛并行的成長
奪回權威的過程充滿挑戰。我從生活小事入手,與女兒共同制定規則:iPad使用時間、作息安排、學習任務,每一條都經過平等協商。面對她的哭鬧,我不再妥協,但會認真傾聽她的情緒;當她試圖突破底線,我會溫和而堅定地重申規則。慢慢地,女兒開始理解:自由需要邊界,愛也需要原則。更重要的是,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模式。我的“投機取巧的思維,正在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當女兒坦白英語作業作弊時,我本能地想包庇她,生怕她被批評后情緒崩潰。本著立三觀:“比分數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腳踏實地。”于是,我回應女兒:“得多少分就是多少分,不會就努力學,真正的是腳踏實地努力去學。”為了以身作則,我嘗試兼職做鐘點工。平時我自己家都是亂亂的,衛生也不會經常打掃。第一次去做鐘點工的時候,心里那個怕,我怕遇到熟人,看到我做家政丟臉。
在家政群經常看到一些客戶反饋做的不干凈,扣錢了,我又怕怕做不好、怕客戶刁難等等。所以我又怕客戶刁難,怕做不好等等。像各種怕的想法和情緒所障礙,會下意識的掩蓋真相。所有我對待女兒也是這樣,小心翼翼,怕女兒有情緒、怕女兒想不開,只要能滿足女兒,就是會不加思索的答應她的要求,女兒如女王,而媽媽如仆人一樣,這也縱容了女兒各種過分的行為。我的非理性障礙著我,我就要去面對,我認真去打掃衛生,開始我去打掃時,發現真的做好家政也不是那么簡單的事,特別是我沒有做過的,開始一段時間,腰酸背痛,躺在床上就睡著了,做完問客戶滿不滿意,不滿意重新做就是,后來會感覺靠自己的勞動掙錢,沒有什么見不得人的。現在孩子們看見我那么辛苦,也開始幫家里打掃衛生。現在我的家收拾的整齊度比以前好多了。我從最初“怕丟臉”“怕做不好”的忐忑,到后來坦然面對每一份工作,這份經歷不僅改變了我的心態,更讓女兒看到了“努力”的真實模樣。她也開始主動承擔家務,心疼地說:“媽媽這么辛苦,我也要努力學習。”
重生的喜悅:破繭而出的蛻變
如今的女兒,早已不是那個日夜沉迷電子設備、用極端方式控制家人的孩子。她主動要求補課,晚自習后刷題到凌晨,清晨五點起床背單詞;她學會了管理情緒,在學校積極參與集體活動;中考時,她以遠超預期的成績考入市重點美術班,用實力證明了自己的蛻變。更讓我欣慰的是,她不再將學習視為負擔,而是驕傲地說:“媽媽,你以后要夸我努力,因為我知道,努力比聰明更重要。”給家長幾個建議:第一:停止評判,評判都是內心投射,大多都不是事實。第二:耐心傾聽對方,花90%時間傾聽,10%時間表達自己。第三:停止引發對方負面感受,多給予正面感受,多想少說。第四:停止從負面思維看對方,只看正面動機和積極部分。第五:放下自己的期待,先滿足對方期待。第六:對方有何心理需求,就滿足其需求。第七:當我無條件愛對方時,對方也會愛我,潛意識主動模仿,不分你我。回顧這段歷程,我深刻體會到: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父母與孩子的雙向成長。當我學會在規則中注入愛,在妥協中堅守原則,當我用實際行動教會女兒責任與擔當,改變便悄然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