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方周末》一篇聚焦中學生「便秘」的文章,激起千層浪——讓人窒息的作息背后,這一屆中學生已經拉不出屎了。
在學校的幾個小時,每一分每一秒都有詳細的安排,滿滿當當的行程里,唯獨沒有上廁所這一選項。久而久之,學生養成了憋便的習慣,形成了便秘的難題
可怕的是,這不是某一所雞血中學的日常,而是全國普遍的現象。便秘,也不是這一代中學生唯一的困境……
作者:立正媽媽,藍橡樹專欄作者。國家人社部高級兒童情商管理指導顧問,中國圖書館學會 兒童閱讀推廣人。
《南方周末》聚焦學生“便秘”的文章
網友留言
天剛蒙蒙亮,六點多的公交車上,上來了幾個背著碩大書包的中學生,戴著眼鏡,睡眼朦朧,但最搶眼的是頭頂亂糟糟的“鳥窩”里刺眼的白頭發,看得心酸又心疼。
少年白頭,已經不是個別現象。
越來越多的孩子在風華正茂的年紀,早生華發,戴上厚厚的鏡片,患上了腰肌勞損、頸椎病、腱鞘炎、胃炎、失眠、多夢、駝背、干眼癥,甚至還有焦慮癥、抑郁癥……
天還沒亮的公交地鐵上,深夜昏黃的路燈下,行色匆匆的,除了打工的牛馬,就是一臉疲憊的中學生了。
有人說,如果你看了中學的作息表,就會發現,中學生是最可憐的一群人。
中學作息表曝光,
看到的只有“殘酷”和“心疼”
讓我們一起看看高中教學標桿,衡水中學、毛坦廠中學、黃岡中學和人大附中四所中學的作息表,從早上5點半起床到晚上10點半結束的作息,時間安排精確到分鐘。
衡水中學:五點半就起床了
毛坦廠中學:六點起,但11點才能回宿舍
黃岡中學:屬于中規中矩的早六晚十
北京人大附中:六點半起床,已經算是四所學校里最晚的了
當然,會有人說這是最內卷的學校,自然擁有最雞娃的作息表。但其實,這跟大部分的高中作息表并無太大差別,隨便看幾所——
石家莊市第二中學
鄭州市第一中學
華東師大第二附屬中學
基本上,只要上了中學住宿,作息就是早六晚十,只有更早和更晚,但不會更短。宿舍熄燈后,仍偷偷躲在被窩里打手電筒看書,在洗手間的燈光下做題,挑燈夜戰的大有人在。
更別提那些走讀生,每天6點起床,7點到校,在校學習12+小時,回到家馬不停蹄繼續奮斗,懸梁刺股苦讀到凌晨兩三點,倒頭補眠三四個小時,又得聞雞起舞,匆匆爬起來用冷水洗把臉,強迫自己打起精神,繼續開啟連軸轉的戰斗。日日夜夜,就這樣無限循環一年又一年。
除了起早貪黑,為了跟時間賽跑,日常還得精確到每一分鐘具體做什么事。連吃飯、上廁所、洗澡都要掐著時間點。
“分秒必爭”已經成了在中學生背后揚起的長鞭,督促著他們不能停下前進的腳步。
因為競爭無處不在,哪怕排隊等候打飯的時間,都有同學捧著書在看,舉辦運動會、音樂節,底下的“觀眾”更是一大片都忙著做題。
有人說中學以后,孩子已經不配擁有閑暇。每一分鐘的休息,都代表著有更努力的人正在超過你。
一位媽媽感慨,“上了中學后,我都舍不得罵孩子了,因為他真的太苦太累了。”
從前看到孩子邊吃玩玩具還會怒罵,現在卻心疼他——“除了在吃東西的時候,他還能摸一摸自己小時候的玩具,其他時候很難有屬于自己的玩耍時間。”
每天起早貪黑,9+3節課跟車轱轆轉一樣知識轟炸,作業壓根寫不完。看到兒子夜里十點多才下晚輔回到家,整個人癱在沙發上閉目養神。小貓蹭過去他懷里,他只是摸了摸,重重嘆了口氣。
然后站起來,拎起書包回房間,坐在書桌前,攤開作業,繼續奮戰。才十幾歲的年紀,稚嫩的肩膀卻仿佛扛著千斤的重擔,壓得他喘不過氣。我突然就迷茫了,為了所謂的“美好未來”,真的必須做這樣的犧牲嗎?
嚴苛的作息表之下,沒有人關心,當孩子們身心承載的壓力都達到極限,這場馬拉松還跑得下去?
“感覺現在最累的不是上班,而是學習。”
“三天中秋假,調休一天,光是書面作業就有14個,背書、試卷放在一起,就有20項任務了。”
“大人都不情愿上班,但有工資,學生上學累死累活的只有中高考……”
“媽媽對不起,女兒沒能給您盡孝,女兒只是太累了,想睡一個覺……”
去年廣州中學生美美的遺書,曾一度看哭了萬千家長。
因為她用青春的生命,道出了孩子們面對作業的繁重、學校的排名、補課的瘋狂、未來的迷茫、內心的無力、對家長的愧疚……
美美的遺書,是對教育和內卷的控訴,也是給學校和家長的提醒:
我們所有大人正在聯合起來,窮盡所有“培養”絕望的孩子。
教育下的猛藥,
正在結下毒害孩子的惡果
網上有位資深老師曾吐槽——“我教了墳墓一樣的一個班級。”
早讀靜悄悄的,睡倒了一大片,校長來都叫不醒。讀書的人也只見嘴唇輕輕開合,聽不到聲音。提問的時候靜悄悄的,常年只有一個學生回答問題,很多雙眼是迷茫無神的。
難怪中國現代文學館客座研究員黃燈老師從教14年,花名冊上記錄下4500多個學生的姓名,但她在《我的二本學生》中把這一代的孩子比喻成“工廠里生產出來的標準件”——
他們給我留下最大的印象是“缺點不明顯、優點也不明顯”,而不是我們想象中特點鮮明的孩子,或貪吃、調皮,或熱情、有好奇心。
在課堂上很少有讓人驚訝和意外的討論、質疑發生,因為他們早已被裁剪成規整的模樣。
中學時代殘酷的壓力,疲憊不堪的身心,成就了他們黯淡無光的精神底色。
曾經他們被殺氣騰騰的“多考一分,超過千人”應試理念催促著披甲上陣,但后面卻也在一場場考試中,將天性、個性、生命力消耗殆盡。
盲目的機械服從、不自信也不主動、相對自閉與逃避心態,這種被動的狀態從學生時代開始深入骨髓,然后會延展到他們將來生活、工作、人際交往的方方面面。
所以黃燈老師曾痛心疾首地指出——
“我充分感受到教育像一場慢性炎癥,中小學時代服下的猛藥、抗生素、激素,到大學時代,終于結下了漠然、無所謂、不思考、不主動的惡果。學生內心的疲憊和大學時代的嚴苛壓力,成為他們精神生活的底色。”
前段時間,衡水中學的“廁所涂鴉”火出圈。在這所學校的四樓男廁所里,所有能夠著的墻,都被學生們的涂鴉占滿了。
在這個全校最陰暗骯臟的角落里,卻是少年們壓抑的青春里,唯一可以逃脫牢籠,喘息片刻的天地。
幾平米的小天地里,孩子們畫漫畫,寫小作文,發牢騷,甚至還有學生,大手一揮,留下了名篇《論廁所文化的重要性》。
如果不是看到這些精美的畫作和流暢的小作文,誰也不曾想過在那些抬頭背書低頭做題,一心只讀圣賢書的“考試機器人”中,其實潛藏著這么多漫畫家和文學家?
就像余秋雨所寫的那樣——“青春的力量實在無可壓抑,即便是地獄也能變成天堂。”
可惜為了那所謂的分數,更多的孩子自由的思想早已被禁錮,獨立的靈魂被判了無期徒刑。
就如同囚禁在籠中的鳥,逃不出規則與功利筑起的網,連拔下自己的羽毛作畫的勇氣都沒有了。
可惜,哪怕衡中廁所里的涂鴉再百家爭鳴,都抵不住學校一紙翻修令。
模糊的黑色印記下,跟涂鴉一起被抹去的,是少年們對自由的最后一絲期待和吶喊。
而內卷的龍卷風還在擴大,更多的小學生正在步入牢籠。唯一休息的課間十分鐘,如今也只能躲到最臟最臭的廁所里,才能嬉笑打鬧一下,聊聊無關緊要的小話,分享一下偷藏的零食,感受下繁重課業下,難得的“放風”快樂。
從前說“學海無涯苦作舟”,真實的童年卻是深陷“無涯學海”,“苦海無邊”。
如果人生一眼望過去“苦海無邊”,我們的孩子又如何還能對未來抱有期待呢?
兒童精神科為什么會爆滿,在此刻已經揭曉了答案。
救救被學業吞噬的孩子!
這些年,我們討論“減負”從未停步,但孩子們的學業壓力卻不曾減輕,反而日益加重。
北醫兒童發展中心發布的《中國兒童自殺報告》顯示:每年約有10萬名青少年死于自殺。
21世紀教育研究院曾進行過兩次全國范圍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學生有自殺意念的占17.7%,自殺未遂的占2.7%。
這意味著每6名學生當中就有1個人有過自殺的意念,每37個中學生中就有1個人采取過自殺行動。
《教育藍皮書》曾對全國中小學生自殺問題作出調查,發現有高達75%的青少年自殺案例與學業壓力相關。
花一樣的年紀里,過重的學習壓力、過高的外界期待、過密不透風的生活,無不壓垮他們稚嫩的肩膀,讓他們不堪重負,提前凋零。
有人說,中學生是最可憐的一個群體。
正處于人生中最激流險灘的危險峽谷,迅速成熟的生理和相對晚熟懵懂的心理,讓他們長著一張大人的臉,卻還懷揣著一顆孩子的心。
渴望掙脫束縛,展示個性,卻被困于內卷的應試牢籠之下;
渴望被認可、被尊重,但外界只用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
渴望得到理解和接納,卻總因為學習受到無盡的指導和批評;
渴望父母的擁抱,也渴望同伴間的交流,渴望探索世界,也渴望創造和突破……
青春期的現實是場困獸斗。
他們只能不斷在理想和現實中做選擇,在反抗和妥協中求生存,在在童心與應試之間掙扎,在作業與睡眠之間較量。最后,要么在沉默中被吞噬,要么在壓抑中爆發。
好在,越來越多人已經開始如夢初醒。救救孩子的呼聲不絕于耳,拯救下一代,就是拯救時代的未來!別等他們病入膏肓才后悔莫及!
人生的大考在生活。我們不能局限于眼前的分數和升學,為了擠獨木橋,而讓孩子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更不能用還有打著愛的名義,用學業吞噬著孩子的生命。
教育的內卷逃無可逃,或許我們無法釜底抽薪地改變大環境,但當孩子已經竭盡全力走鋼索時,至少不再用壓力和指責去推他一把,而是張開雙臂,護在他左右,讓他隨時回頭,可以依靠。
正如一位媽媽說的,當她的孩子喊累了,倦了,學不動了——
我會以“孩子病了”的理由,向老師請假,給孩子做好吃的,讓孩子在家補覺;
孩子考試失利時,我愿意讓孩子退回到嬰兒狀態,在我身邊哭一會兒;
孩子崩潰絕望時,我愿意陪孩子一起哀悼喪失,在晦暗里待一會兒,然后等孩子情緒平復了,再和孩子一起從問題里找方法,再出發……
只因為——
缺半天課,一次沒考好,崩潰哭一場,這些放到人生長河里看,根本就不算什么。最重要的,這是我的孩子,只有我能保護他。我要在他受傷時,讓他記得回家有路可走。記住了回家的路,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
如果孩子的成績,需要用身體的健康去換,那么這樣的成績又是幾個家長想要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