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國市場裁員1100人后,又關閉美國工廠,波及了127人。
來源| 聚美麗
作者| 粒 子
裁員潮仍在繼續。近日,露華濃向佛羅里達州商務部提交的《工人調整和再培訓通知》(WARN)信函公示,將永久關閉位于佛羅里達州杰克遜維爾的制造工廠。
據悉,此次關閉工廠將導致127人被裁員,裁員計劃于7月18日啟動,并在三個月內逐步實施。
曾裁員1100人,負債超260億
據悉,關閉Overmyer Drive工廠是露華濃“簡化業務運營以確保長期可持續性” 既定計劃的一部分。
此舉是C&S Wholesale Services宣布在其Baldwin配送中心裁員490人后,又一波裁員舉措,這無疑加劇了當地就業市場的緊張氛圍。
值得注意的是,露華濃作為國際知名彩妝企業,曾輝煌一時,但近年來卻因業績不佳而困境頻現,經歷了大幅裁員、高管“換血”等多次動蕩。
△圖片截自雪球app
1.在華“水土不服”,裁員1100人
早在2014年1月,露華濃宣布退出中國市場,撤資撤柜并裁員1100人,這一調整預計每年為公司節省11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7920萬元)成本。
究其原因,一方面,業績承壓。2013年前三季度,露華濃實現總收入10.2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3.51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3%,其中,在華業務占公司整體業務營收的2%。且各區域表現也不盡如意,除了在美國本土市場同比略增長0.2%外,露華濃在亞太地區、歐洲、中東、非洲、拉丁美洲和加拿大市場均處于負增長。由此可見,業績下滑使得中國市場面臨較大壓力。
另一方面,本土化經營存在明顯不足。與其他積極開拓中國市場并針對性進行本土化調整的企業相比,露華濃未能充分適應中國市場的需求和消費者偏好。例如歐萊雅推出了針對亞洲人使用習慣的雪顏科研致白系列產品,而露華濃在這方面卻缺乏類似的創新與調整。
除此之外,當2000年以營銷驅動作為前置時,露華濃在戶外廣告、網絡廣告等新興領域的拓展較為遲緩,這也導致品牌影響力不斷下降。同時,隨著在線零售興起,消費者購物習慣發生改變,以大型商超為代表的購物體驗被迭代,露華濃沒有跟上消費者習慣的變化,仍主要依賴沃爾瑪等大型商超銷售。
業績承壓、經營本土化缺失、營銷推廣不足等三重原因迫使露華濃裁員、撤資敗退中國市場。
2.業績承壓,負債超260億
事實上,這次大范圍在中國市場的裁員計劃,并沒有解決露華濃的經營困境,從之后的幾年業績表現也能窺見一二。
從整體來看,2017-2021年,露華濃的凈收益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其中,在2020年,營業收入為19.0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7.08億元),較2019年下滑21.30%,凈利潤虧損6.1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4.57億元),虧損擴大到292.52%。
近幾年的高額虧損,使得露華濃“負債累累”。在這樣的高負債下,2022年6月,露華濃申請破產重組。公開資料顯示,當時總債務高達3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億266.4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時隔一年,露華濃走出破產重組,債務減少2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4.4億元)。
3.重組后,高管大“換血”
繼2023年5月完成破產重組后,露華濃迅速啟動“自救”行動,首當其沖的是高管層的大“換血”動作。
在2024年,露華濃經歷了包括首席執行官、首席財務官、北美地區總裁及首席戰略和轉型官等在內的高層大換血,之后引進絲芙蘭前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馬丁?布洛克(Martin Brok),卡夫食品集團公司前首席財務官Timothy McLevis等多位高管加入。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Elizabeth A. Smith上任僅兩個月后,露華濃便任命Michelle Peluso接替其擔任CEO。
這次高管大“換血”是其破產重組后為應對市場競爭、推動轉型發展而進行的戰略調整,或旨在為公司帶來新的思路和舉措,幫助露華濃釋放品牌增長潛力,提升公司在行業中的競爭力。
作為昔日的美妝巨頭,連年的業績下滑,高管頻繁變動,關閉工廠等決策可以看出露華濃面臨著經營困境。然而,在市場的競爭激烈下,國際美妝巨頭的日子也不太好過。
美妝巨頭也在大裁員!
從近年來美妝巨頭們的業績可以看出,持續承壓。
其中,在2024年,聯合利華凈利潤同比下滑10.8%至64億歐元(約合人民幣523.52億元),另外,雅詩蘭黛總營業利潤較上一年的15.1億美元下降36%至9.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9.84億元),而科蒂更是“損失慘重”,在2025財年前九個月(2024年7月1日-2025年3月31日),營業利潤同比暴跌56%至2.2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27億元)。
對于業績的承壓下,除露華濃外,聯合利華、雅詩蘭黛、科蒂等似乎想通過裁員這一舉措來緩解損失。可見在當前經濟環境與市場格局下,裁員是各企業在短期內降低成本、優化結構的手段之一。
其中,聯合利華作為全球消費品巨頭,推行“生產力計劃”。依據其規劃,目標是削減 7500個主要在辦公室工作的職位,目前已裁員約6000人。據悉,聯合利華近年業績低迷,通過裁員及業務調整(如剝離冰淇淋業務)來簡化業務流程,且發展以品類為核心商業模式,從而提升運營效率、降低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雅詩蘭黛作為國際知名美妝企業,推行“PRGP(利潤恢復與增長計劃)”,預計凈減少職位在5800至7000個之間,目前已裁員超2600人,此次裁員或與其利潤恢復戰略緊密相關。
另外,Natura&Co實施“轉型重組削減成本”計劃,預計減少1100名員工。Natura&Co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全球美妝市場布局,其裁員行動是轉型重組的關鍵一步。
其上述聯合利華、科蒂、雅詩蘭黛、Natura&Co等美妝企業的裁員舉措,是在行業競爭加劇、市場需求多變、成本壓力攀升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的戰略抉擇。
就如前文露華濃表示,關閉工廠是為了“精簡業務運營,確保長期可持續性”,這或許是露華濃優化供應鏈與生產環節的主動調整,旨在將資源聚焦于更具競爭優勢或增長潛力的業務板塊。
除了國際巨頭進行一系列的裁員策略,美妝零售商如絲芙蘭、Boots、The Body Shop等也出現裁員情況(詳見聚美麗歷史報道《零售商們開啟大裁員》),可見整個市場正面臨著嚴峻挑戰。在冰河期當下,美妝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寒冬挑戰,唯有創新與變革,才是變得更加確定性。
注:以上數據根據1美元=7.2元人民幣,1歐元=8.18元人民幣換算
視覺設計:樂樂
微信排版:左祐
責任編輯:高高
6月19日,由聚美麗主辦,稀物集聯合主辦的主題為“中國成分主權計劃”的2025中國科學品牌大會將在上海靜安香格里拉酒店召開。
在本次會議上,除了發布該功效成分及行業技術趨勢白皮書,還將圍繞中國成分,以及國貨品牌如何選擇并界定自己的技術方向、如何更好利用中國特色珍稀植物及相關成分、以及如何用核心技術撬動市場等展開深度討論。
作為在中國最早提出“科學品牌”定義與口號,并最早在全行業發起關于社媒營銷(2017年)、科學傳播(2018年)、科學配方(2020年)等行業大討論的專業媒體,聚美麗最新一屆科學品牌大會聚焦行業最新發展態勢與競爭格局,繼續就技術與營銷、科學與故事、傳播與品牌打造等展開深度研討,與您共探美妝行業長周期的趨勢與洞察。
本屆大會在首發官宣期間,特面向聚美麗粉絲開放100張早鳥免費票務,點擊下方圖片鏈接即可領取。免費票領完即止,后續將照例開啟售票模式:
看完不妨給個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