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看了都得眼紅,中國反隱身雷達是遍地開花,全球獨創,全球最強,全球最多,這三個最都不足以概括中國反隱身雷達的發展。
就在前幾天的世界雷達博覽會,中國直接展示了3款反隱身雷達,分別是米波反隱身雷達、能量反隱身雷達以及被動式無源探測雷達,首先是最新亮相的JY-27V高機動米波雷達,隱身戰機不是光學隱身,只是不反射雷達波。
雷達的歷史實際起源于米波雷達。1922年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用一部波長為5m的連續波實驗裝置探測到了一只木船。二次大戰中,盟軍雷達的工作波長大多在米波波段(1.5~10m之間),其主要缺點是體積和重量大、分辨率差,探測精度低再加上頻段擁擠,抗干擾能力差,因此二戰后各國競相研制更高頻段的新式雷達。也正因為各國都相繼放棄了米波雷達。
所以在研制隱身材料的時候,美國就沒有想過可以吸收米級電磁波,而且傳統的米波雷達也不具備反隱身的能力,因為它只是僅僅把雷達工作波長選在米波波段,這樣沒有任何反隱身的效果。而中國雷達領域專家吳劍旗發現在諧振區,目標RCS隨頻率起伏比較劇烈,而諧振雷達由于進行了頻率的優選,因此具有穩定而良好的反隱身效果,在經過多年的努力之后,吳劍旗解決了所有米波雷達的缺陷,從而全球獨創了米波反隱身雷達,在十幾年前就實現了400公里開外持續跟蹤韓國起飛的F22。
我們的預警機之所以具備反隱身能力,就是因為用了米波技術,JY-27V高機動米波反隱身雷達超出了常識的一點就是,它具備導引能力,可以引導我們的武器系統進行打擊,因為一般認知里,傳統米波雷達的精度可能只有十幾公里,解放軍的反隱身雷達再牛,精度能夠控制在幾百米,那都是解決世界難題了,但是27V探測精度達到了微波雷達的10米級,從而實現了在500公里外鎖定并且引導武器系統打擊隱身戰機。
JY-27V高機動米波反隱身雷達還采用分體式設計,裸露在空間的只是雷達天線,真正的指揮系統和接收機等核心設備可以隱藏在5公里之外的地下掩體之中,因此不怕被發現,因為發現了摧毀的也只是雷達線。
當然了,米波雷達只是解放軍的基本操作,能量反隱身雷達,這個是西方從來沒有接觸過的顛覆性技術,隱身飛機的原理是盡量減少反射的雷達回波,如果大幅增加發射的雷達能量,隱身飛機的雷達回波也會相應增加。
這就是能量反隱身,傳統的反隱身雷達技術,都是從頻段下手,那么對手就可能研制專門克制的隱身材料,但是能量反隱身雷達就不一樣了,只要你不是采用全頻段隱身技術,那么都可以被追蹤鎖定。
那有網友還要抬杠,雷達技術再強有什么用,被發現了直接一發導彈摧毀,那針對這個問題,中國又獨創了被動式無源探測雷達。
由于無源雷達本身不發射電磁信號,只通過接收空中目標的輻射信號進行探測、跟蹤和定位,因而使反輻射導彈失去了引導的媒介,不能利用電磁信號對無源雷達進行捕捉、跟蹤和攻擊及敵方電子偵察系統發現,因此可以免遭反輻射導彈、巡航導彈等襲擊,其生存能力強,無源雷達常被稱為反輻射導彈的“天敵”。
那不發射電磁波怎么反隱身,它是依賴環境中已有的電磁信號,廣播電臺的調頻(FM)信號、數字電視信號(DTMB)、手機基站信號,甚至星鏈衛星的通信信號,無源雷達將它們“重新利用”,將其視為探測目標的“探照燈”。當隱身飛機飛過時,會像鏡子一樣反射這些信號,形成回波,從而具備了強大的反隱身能力。
你看美軍到現在為止都還沒有反隱身雷達技術,但是你看看中國,一次展覽會就展示了3大類型的反隱身雷達,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中國已經構建了多維度的反隱身體系,覆蓋海陸空天,即使美軍研制出來了六代機,也難以應對中國的反隱身技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