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冬,重慶歌樂山白公館監獄
內,寒氣刺骨。這座由軍統頭子戴笠親自督建的“活棺材”,關押著數百名中共地下黨員和進步人士。特務們得意地宣稱:“這里連一只蒼蠅都飛不出去?!彼麄兾丛系?,一間陰暗的牢房里,正醞釀著一場驚天計劃。
代號“青石”的中共特工陳默,因叛徒出賣被捕。他曾是上海灘最頂尖的篆刻師,潛伏期間以偽造證件聞名地下戰線。入獄后,他注意到監獄伙房的豆腐每日被切成方塊,質地細膩如石膏。一個大膽的念頭在他腦中閃過:用豆腐雕刻印章,偽造釋放令!
陳默通過敲擊墻壁的暗碼,與隔壁牢房的獄中黨支部書記許明遠取得聯系。許明遠曾在國民黨司法系統潛伏,熟悉公文格式,兩人一拍即合:“若能用豆腐刻出軍統關防印章,再偽造釋放令,或可救出大批同志!”
計劃的第一步是獲取雕刻工具。陳默以“改善伙食”為由,主動申請幫廚。在伙房,他用磨尖的魚骨代替刻刀,將豆腐切成拇指大小的方塊,蘸醬油作“印泥”反復試驗。豆腐易碎,稍有不慎便前功盡棄。經過數十次失敗,他終于摸索出訣竅:將豆腐冷凍至半硬,雕刻時屏息凝神,力道如蜻蜓點水。
許明遠通過賄賂一名良心未泯的看守,搞到一份軍統釋放令原件。他用燒黑的木炭在草紙上謄寫模板,再以米湯書寫密信,通過糞便桶夾層傳遞給陳默。三天后,一枚與軍統關防印章幾乎無異的“豆腐章”誕生了。
然而危機接踵而至:一名特務發現陳默手指沾染醬油痕跡,厲聲質問。千鈞一發之際,陳默抓起一塊生豆腐塞入口中,含糊道:“餓極了偷吃……”特務嫌惡地踢翻豆腐筐,卻未發現藏在柴堆里的印章毛坯。
印章雖成,如何將偽造的釋放令送出監牢?軍統對文書審查極嚴,每份文件需經過三道關卡:牢房看守初檢、文書科核驗、副典獄長終審。許明遠提出“真偽嵌套”策略:將偽造令夾在真實公文內,利用特務的官僚慣性蒙混過關。
他們選中一名叫王順發的看守--此人嗜賭成性,曾因欠債偷賣監獄物資。陳默以“出獄后贈予金條”為餌,誘其合作。王順發冒險將一份空白公文紙偷帶入牢房,許明遠仿照軍統處長毛人鳳筆跡,寫下“奉上峰密令,即刻釋放政治犯一百零三名”的指令,并加蓋豆腐印章。
1948年1月15日,王順發顫抖著將文件遞交給值班特務。文書科科長李德彪拿起放大鏡細看印章,突然冷笑:“這印泥顏色發褐,分明是醬油!”許明遠早有準備--他事先讓王順發在真文件上滴灑茶水,李德彪手中的“問題文件”恰被茶漬掩蓋,最終被誤認為受潮變色。副典獄長周養浩(軍統三劍客之一)草草簽字放行,他正因戴笠死后軍統廣焦頭爛額,無心細究 。
1月18日凌晨,103名“獲釋”同志列隊走出監獄。按照計劃,他們將在嘉陵江碼頭乘船轉移。然而變故突生:軍統督察沈醉(以洞察力著稱的“活閻王”)恰巧巡視至此。他瞥見隊伍中的許明遠,猛然想起此人是半年前親自審訊過的“要犯”,當即拔槍大喝:“全部扣押!”
陳默當機立斷,掏出一枚私藏的圖釘(軍統曾用此刑具折磨犯人),刺入沈醉馬匹的臀部。戰馬受驚狂奔,撞翻油燈引燃崗亭?;靵y中,同志們分三路突圍:一路搶奪警衛槍支反擊,一路跳入江中泅渡,一路化整為零潛入山城街巷。最終,76人成功脫險,27人犧牲在槍林彈雨中25。
這場“豆腐革命”震動國民黨高層。蔣介石在日記中痛斥:“百人越獄,軍統之恥!"戴笠繼任者毛人鳳下令徹查,發現印章材質后難以置信:“共黨竟用豆腐戲弄黨國!”7
脫險同志們成為解放西南的重要力量。許明遠隨二野入川,參與策反國民黨守軍;陳默繼續潛伏,為渡江戰役提供長江布防圖。而那枚融化在歷史長河中的豆腐印章,至今仍在重慶市檔案館留有拓片,邊緣處依稀可見指紋狀的豆腐纖維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