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剛過雨水急,多地農田鬧內澇。東北黑土地剛播下玉米種,夜里就遭霜凍打。
南方稻田正拔節,臺風預警又跟著來,農民屋里屋外兩頭跑。“清明前后種瓜點豆”,可今年天氣像坐過山車,冷熱干濕全亂套。
老李家三畝土豆苗剛露頭,一場冷雨下來蔫了半截,他蹲在地頭直嘆氣。村里老張頭說,他年輕時遇倒春寒,用秸稈蓋苗熬過災,現在還能這么干不?農技站小王來田里看,說土辦法要結合新法子,蓋地膜保溫還防霜。
玉米播后遇低溫,出苗慢還易爛種,及時補肥提地溫是關鍵。
南方臺風常帶暴雨,稻田排水渠得提前挖,不然根泡爛了收成全打水漂。
有人覺得老經驗夠用,可現在氣候變了,光靠看云識天不夠精準。去年隔壁村沒提前防臺風,大棚蔬菜被吹得七零八落,損失不少錢。我個人認為,老輩的土辦法是寶貝,但科學防災更得跟上,倆手抓才穩當。
東北地塊大,機械覆膜效率高,合作社該牽頭備物資了。南方丘陵地排水難,得想想挖溝機咋進田,別等雨來了干著急。天氣預報說下周還有降溫,家里有育苗棚的,草簾子該捆扎緊實了。
村里張嬸用草木灰撒菜苗防濕,農技員說這招好,再配點除菌劑效果更佳。現在不同往年,極端天氣越來越多,咱種地的法子也得跟著變。
有人擔心買農資貴,其實政府有補貼,多問問村主任別漏了政策。玉米苗出不齊咋辦?
趕緊聯系種子站,看能不能補播早熟品種。
水稻田積水退了后,葉片上的泥要沖掉,不然太陽一曬容易燒苗。我瞅著天氣預報APP天天更新,可咱地里的活計,還得結合地頭實際來。
留個心眼總沒錯,比如這波倒春寒后,蚜蟲可能跟著來,防蟲藥得提前備。種地人最盼風調雨順,可天不遂人愿時,咱得自己想招抗過去。村里微信群天天響,大伙分享各自的防災經,多交流總沒壞處。
最后說句實在話,現在該做的就兩件事:清溝排水防內澇,覆膜保溫護幼苗。拿不準的趕緊問農技員,別等莊稼出問題了才后悔,時間可不等人。種地人心里有桿秤,摸準天氣脈,才能收成穩,您說是不是這個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