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緩解“一人住院 全家奔波”,國家指南來了!
“無陪護”病房試點范圍,正在逐步擴大。
5月2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聯合印發了《醫院免陪照護服務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該方案旨在通過開展試點工作,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醫院免陪照護服務模式,有效增加服務供給,改善患者就醫體驗,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試點工作時間為2025年6月—2027年6月。
圖源:國家衛健委
試點范圍涵蓋:
(一)綜合醫改重點聯系省、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每省、市確定1所三級醫院。
(二)優先考慮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醫院。
(三)各省(區、市)在轄區內人口老齡化程度較深的省會城市和地級市(地、州、盟),至少確定1—2所三級醫院。
上述三級醫院(至少包含1所中醫醫院)不重復,具體名單由各省(區、市)結合實際確定。
誰來提供服務?
主體:患者住院期間,由護士統籌、醫療護理員(經規范化培訓)提供非醫療性生活照護(如飲食、洗漱、翻身、助行等),不替代護士的專業醫療護理工作。
人員配置:醫院可自聘護理員,或通過第三方機構派遣,形成 “護士 + 護理員” 的專業照護團隊。
費用怎么算?
政府指導價:護理員提供的基礎生活照護服務,費用單獨收取(需與醫療護理費分開),具體標準由各地制定。
自費承擔:目前不納入醫保報銷,鼓勵探索商業保險覆蓋(如納入健康險范疇)。
試點任務
(一)確定免陪照護服務試點醫院和病區
試點醫院所在地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含中醫藥主管部門、疾控主管部門,下同)要結合實際,優先確定在老年住院患者占比較高、免陪照護服務需求較大、工作基礎較好的三級醫院,開展免陪照護服務試點工作。
試點醫院要結合實際,根據臨床科室病種特點、患者病情需要、自理能力程度和護理級別等要素,優先在一級護理住院患者占比較高的科室病區(老年醫學科、神經科、心血管科、普外科、骨科等)探索開展,不斷總結經驗,逐步擴大試點病區數量。
(二)按需合理配備人員數量
試點醫院要加大免陪照護服務試點病區護士配備力度,原則上試點病區護士與實際開放床位比不低于0.6:1。在病區護士人力不足的情況下,結合住院患者免陪照護服務需求等實際情況,可配備數量適宜、培訓合格的醫療護理員(包括醫院直接聘用或與第三方勞務機構簽訂協議由其派遣),協助為生活部分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以及行動受限住院患者提供生活照護服務。
(三)規范免陪照護服務行為
試點醫院要按照分級護理服務內涵、基礎護理服務規范等要求,根據住院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情況,規范提供基礎護理服務。醫療護理員不屬于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要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協助為生活部分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以及行動受限住院患者提供助餐、助潔、助浴等生活照護服務(參考內容見附件),不得從事醫療護理專業技術性工作,不得替代醫務人員工作。
試點醫院要定期對醫療護理員進行服務能力評估和服務質量監督,將其服務質量安全情況與所在科室病區的質量安全評價結果掛鉤,進一步規范服務行為。
(四)加強醫療護理員培訓和管理
醫療護理員需通過《醫療護理員培訓大綱》考核,掌握清潔、移動、睡眠照護等技能。
試點醫院要建立完善醫療護理員培訓和管理制度,定期對醫療護理員開展職業素養、服務技能、溝通交流、質量安全、院感防控等培訓,確保其掌握提供相應服務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要指定專職部門和人員負責管理,明確醫療護理員工作職責和服務規范,將其統一納入到試點醫院全體人員培訓和管理工作中,切實履行管理責任。
(五)加大后勤支持保障力度
試點醫院要優化后勤服務流程,如配置專職人員負責患者陪檢、藥品配送及病區標本轉運。試點醫院還應加強信息化建設,在試點病區優先推廣智能床旁呼叫、電子化護理記錄等智慧病房技術。
“無陪護”全國推廣中,
醫護壓力會更大嗎?
從各地試點實踐來看,“無陪護”病房的推廣已是大勢所趨。
在全國率先實現全院“無陪護”管理的廈心醫院,副院長陳媛表示,自全面推行該模式四年來,病區面貌發生顯著變化。過去,老院區病房常被行軍床、陪護椅擠占空間,急救時設備難以順利進入。如今,病房內僅有患者與醫護人員,管理成本降低,院感率下降,患者平均住院時間也從7.13天縮短至6.82天。
不過,模式推行尚處初期階段,仍面臨諸多挑戰。護理員隊伍建設尚不完善,患者對模式的接受程度也存在差異,這客觀上增加了護士工作強度。
在已率先展開試點的上海仁濟醫院,胸外科護士長倪科春指出,“免陪護”病房適用于三類科室:手術節奏“短、平、快”的科室,術后恢復較快的科室,以及病床周轉率較高的科室。這類患者護理需求更高,專業護理人員的介入尤為關鍵。
然而,由于不同科室的護理要求差異較大,即使是神經外科,也會根據亞專科不同而有不同的護理標準。因此,當培訓專業護理員的職責進一步向護士傾斜,可能導致本就緊張的護理人力資源也面臨更大壓力。
據《澎湃新聞》報道,仁濟醫院推行“無陪護”后,泌尿外科和胸外科的護士與床位配比由1:0.4提升至1:0.5,例如胸外科的床位由18名護士擴充至23人,仍顯緊張。同時,護理員因缺乏醫學判斷力,往往難以獨立應對患者需求,最終仍需護士介入。這一制度變革雖提升護理效率,卻也加劇護理團隊負荷。
“無陪護模式要想真正長效、良性地運行,壓力最大的是護士、護工群體。”仁濟醫院胸外科主任趙曉菁坦言。仁濟醫院護理部主任奚慧琴也表示,當陪護職責進一步向護士傾斜后,需具體測算人力成本是否足夠覆蓋。
“無陪護”模式要想實現長期、良性運行,關鍵在于如何緩解護士與護理員的負擔,否則模式本身的可持續性將面臨嚴峻挑戰。
國家醫保局也指出:“單純依靠年均畢業生人數不足一萬的護士增加數量,現階段是無法填補空缺、滿足患者照護需求的。如何讓病家信賴、認可護工,同時讓護工群體樂于、敢于投入專業工作,是在無陪護病房試點中倒逼我們解決的現實問題。”
附件:醫療護理員生活照護服務參考內容
一、基本要求
(一)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溝通能力、協作意識和人文關懷素養。
(二)身體健康、品行良好、有責任心、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
(三)熟悉并遵守醫院相關規章制度,舉止文明、態度和藹、著裝整潔。
(四)具備履行醫療護理員崗位職責所必需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
(五)尊重關心愛護患者,維護患者權益,保護患者隱私。
(六)在醫務人員指導下,協助提供助餐、助潔、助浴等生活照護服務。
(七)嚴禁替代醫務人員從事醫療護理專業技術性工作。
二、清潔照護
(一)服務內容。
1.整理病房環境,定時通風。
2.協助整理床單位,按需更換床上用品。
3.協助晨晚間護理,包括梳頭,清潔面部、口腔、會陰部和手足部。
4.協助洗頭、沐浴或擦浴。
5.協助更換衣物。
6.協助清潔活動義齒,修剪指(趾)甲。
(二)注意事項。
1.觀察患者反應,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務人員。
2.動作輕柔,保護患者隱私與安全,注意保暖。
三、飲食照護
(一)服務內容。
1.協助餐前洗手、準備就餐環境。
2.協助準備進食所需用品。
3.協助擺放適當進食(水)體位。
4.協助進食(水)。
5.協助餐后清潔及整理。
(二)注意事項。
1.協助患者進食(水)前,與醫務人員確認患者飲食有無禁忌。
2.注意食物(水)的溫度、進食(水)的速度和量。
3.患者出現吞咽困難、嗆咳、惡心、嘔吐等情況,及時報告醫務人員。
四、睡眠照護
(一)服務內容。
1.協助做好睡前準備,拉好床檔。
2.協助調整適當的睡眠體位。
3.協助蓋好被服,觀察患者入睡情況。
(二)注意事項。
1.注意觀察患者的骨折部位、傷口、皮膚破潰處是否受壓,以及患者的各種管路是否打折、受壓等。
2.注意觀察患者睡眠過程中是否出現呼吸不暢、失眠等情況,如有及時報告醫務人員。
五、排泄照護
(一)服務內容。
1.協助選擇適當的如廁方式,并完成如廁。
2.協助床上使用便盆或尿壺。
3.協助便后清潔,按需更換醫用保護墊等用品。
4.必要時協助留取大小便標本。
5.協助觀察會陰、肛周等皮膚是否出現發紅、破潰等情況。
(二)注意事項。
1.注意患者排泄習慣,幫助其適應住院期間的排泄方式。
2.如廁過程中保護患者隱私,關注其平衡能力及穩定性,注意安全。
3.如廁過程中患者如有不適或出現跌倒、管路滑脫等情況,及時報告醫務人員。
六、移動照護
(一)服務內容。
1.協助采取合適體位并定時變換。
2.協助床上移動。
3.協助肢體主動或被動活動。
4.協助使用平車、輪椅等工具移動患者。
5.協助上下床活動。
(二)注意事項。
1.注意節力、安全原則。
2.注意在患者移動時保護各種管路,發現管路打折、牽拉、脫出等情況,及時報告醫務人員。
3.變換體位時,保護局部皮膚,發現傷口或受壓部位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務人員。
4.在患者移動過程中,注意避免發生跌倒或墜床等。
來 源 / 國家衛健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