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在小區里就能問清楚養老政策,上門服務還能解決洗澡、做飯這些大問題!”日前,徐匯區康健街道的祁阿姨握著養老管家的手感慨。隨著新徐匯集團下屬上海新徐匯養老服務有限公司與區國資委下屬物業管理公司,深度開展的“物業+養老”服務在12個街鎮、200余個小區全面鋪開,一場“養老不離家”的民生實踐正溫暖著長者的晚年生活。
政企聯動破題“最后一公里”養老難題
新徐匯養老與徐房物業、匯成物業、憓家物業3家優質物業管理公司達成深度合作,這場“物業+養老”的創新實踐,打破了傳統物業“管物不管人”的邊界——通過小區物業服務站,將專業養老服務嵌入老人日常生活,構建起“物業管家+養老管家”雙服務體系:物業管家掌握著小區“活地圖”,熟悉每位長者的居住情況;養老管家帶著護理、康復等專業資質,提供精準服務。正如合作物業負責人所言:“現在我們的前臺,既是收發快遞的窗口,也是解答養老疑問的‘銀發服務站’。”
“物業+居家養老”服務站
從“有沒有”到“好不好”,新徐匯養老用“三張網”筑牢服務根基。第一張網是“覆蓋網”,目前首批試點“物業+養老”服務站的部署,已延伸至12個街鎮、131個居委。在200余個小區的公告欄、居委會活動室,“物業+養老”服務指南與小區通知并排張貼,擴大社區居民影響力。第二張網是“響應網”,即通過新徐匯養老服務熱線和物業服務熱線雙通道,從老人撥通電話到養老管家電話預約上門服務,平均耗時不超過2小時。第三張網則是“服務網”,新徐匯養老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道:“所謂的服務網,就是通過物業公告欄、社區擺攤、業主群等渠道,精準推送長護險、家庭照護床位、陪診等10余項惠老政策,讓居家養老服務的具體內容和福利惠及更多社區老人。”
凌云新村物業+養老服務點咨詢
三個故事里的“養老溫度”
在天平街道某小區,72歲的張叔叔曾對著“物業+養老”的宣傳海報直犯嘀咕:“物業管修水管,還能管養老?”養老管家小姜帶著服務手冊上門解答:“您看,日常保潔、上門燒飯、個人護理我們都能安排專業護理員。要是去醫院,陪診服務能幫您掛號、取藥、盯檢查。”說著翻開手冊,上面詳細標注了服務價格、護理員資質和投訴渠道,張叔叔當場勾選了“每周一次保潔”服務:“有物業兜底,我放心!”
在凌云街道,81歲的祁阿姨因腰椎間盤突出行動不便,家務、洗澡成了大難題,子女又住在浦東難以常伴。社區擺攤時她咨詢了家庭照護床位,當天便接到了養老管家的電話。次日,管家帶著護理員上門評估,不到一周就安排了“每周三次洗澡+兩次保潔”服務。“現在護理員一來,我家衛生間飄著沐浴露香,地板擦得能照見人!”祁阿姨笑著說,“這哪是服務,簡直是多了個‘貼心閨女’。”
讓長橋街道張阿姨感動的是“物業+養老”服務的應急響應速度。她因骨折出院后臥床,好幾天沒洗澡,子女照顧得疲憊不堪。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她撥通了物業前臺電話,物業管家10分鐘內便聯系上養老管家,兩人當天就上門評估。“護理員來的那天,給我擦了身、換了床單,還煮了熱粥。”張阿姨摸著干凈的被褥說,“終于能安穩睡個好覺了!”
田林東路414弄中心花園物業集市
長橋五村物業服務周
三步開啟“專屬養老服務”
記者了解到,“物業+養老”服務其操作簡便易行。首先,有需要的長者可通過物業服務中心、社區宣傳點或撥打400-000-6592新徐匯養老服務熱線進行需求申報。接著,新徐匯養老顧問會聯合社區物業管家上門,從生活環境、身體狀況、服務需求三方面開展全面評估。最后,生成定制服務包,符合條件還可同步申請長護險、家床等政策資源,實現服務與福利雙保障。
新徐匯養老相關負責人表示,“物業+養老”不僅是服務模式的創新,更是城市治理溫度的延伸,目前這項試點仍在加速擴圍,未來將覆蓋更多小區,讓更多長者在家門口擁抱“有溫度的晚年”。
記者:解景昇
編輯:邱彩紅
校對:耿潔玉
審校:韋麗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