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〡李老逵
繼5月20日國有六大行率先下調存款利率后,不少銀行紛紛跟進。
當天,招商銀行、光大銀行率先行動。從調整結果看,招商銀行的活期存款年利率下調5個基點至0.05%;定期存款整存整取三個月、半年期、一年期、二年期利率均下調15個基點,調整后分別為0.65%、0.85%、0.95%、1.05%。
定期存款整存整取三年期、五年期利率下調25個基點,調整后分別為1.25%、1.30%;定期存款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利率均下調15個基點,調整后分別為0.65%、0.85%、0.85%;
光大銀行的活期存款年利率同樣下調5個基點至0.05%,
定期存款整存整取三個月、六個月、一年期、二年期利率均下調15個基點,調整分別為0.70%、0.95%、1.15%、1.20%;三年期、五年期利率下調25 個基點,調整后分別為1.30%、1.35%;定期存款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利率均下調15個基點,調整后分別為0.70%、0.95%、0.95%。
以上調降幅度均與國有六大行一致。
除招行、光大銀行外,5月21日,民生銀行、華夏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廣發銀行均宣布下調存款利率,并于當日起執行新的存款掛牌利率。
為了拉動消費,銀行存款利率下調是必然的。與此相對照的是,利率越來越低,存款總額卻越來越多。
截至2025年3月底,我國人民幣存款總額已達到驚人的226.62萬億元,較2024年同期增長8.6%。
在這226.62萬億元存款中,個人儲蓄占比達到56.8%,約為128.72萬億元。企業存款為82.16萬億元,占比36.3%,其余為財政存款和其他組織存款。
中國銀行業協會的調查顯示,個人儲蓄存款中,約有46%為定期存款,54%為活期存款,這一比例較2024年有明顯變化,定期存款比例上升了3.2個百分點。
當然,這個存款分布極度不均。中國金融學會發布的《2025年中國居民金融資產配置報告》揭示,全國最富有的20%人口擁有約75%的個人存款,而最貧困的20%人口僅擁有約1%的存款。
北京大學國民收入研究中心公布的基尼系數也顯示,2024年我國的收入差距雖有所縮小,但依然維持在0.465的水平,遠高于0.4的國際警戒線。
在利率和存款之外,還有一個數字,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注意,那就是工資總額占GDP的比例。
前些天,郎咸平教授關于“中國工資總額僅占GDP的8%”的舊視頻又被翻紅,評論區儼然成了經濟學辯論現場:有人痛斥“資本家剝削”,有人甩出統計局數據“打臉”,還有人調侃“非洲都比我們強”。
冷知識:美國勞動者報酬占GDP約55%,但其中60%是工資,中國若按同樣比例換算,工資占比僅27%。
對這個問題,很多人把矛頭指向了資本,認為資本的剝削,比如加班不給加班費,是萬惡之源。
如果一個人的思維水平還停留在這個階段,他遭受的苦難就完全對得起自己的認知。
其實要提高勞動者報酬,從企業的角度講,資本,至少民營中小企業,能貢獻的空間很小。
他們的負擔同樣沉重,提高工資首先需要降低稅負。
現實是,民營已經承擔了大部分就業,貢獻很大了。
財政支出才是GDP的大頭。曾經有一篇名為《我國財政供養超過8000萬公職人員,費用占全國財政40%以上》的文章在全網刷屏。
所以,“兩會”首提嚴控財政供養人員規模。
因此,我個人認為,下調存款利率是不解決根本問題的,需要的還是為企業減負,減少財政負擔,企業有錢賺了,居民收入自然就高,再加上信心提振,消費自然而然就上去了,反過來又會促進經濟發展。
還是那句話,有錢了誰都會花,花錢是這個世界上最不需要刺激和教育的事。
-完-
規則變化,請先點“...”,再點“設為星標”,否則推送不到
推薦如下文章(已經做超鏈接,點擊即可閱讀):
全文1500余字,喜歡請分享、點贊、在看三連。
作者:李老逵,法學雙碩士畢業,曾在國務院部委工作多年,嫉惡如仇,仗義敢言,因此辭職改做執業律師。赤子之心不改,憂國憂民常在,忙時搬磚,閑暇寫作。文章多替蒼生寫,不為君王唱贊歌。
發聲不易,敬請搜“jinliandeliangyigan”(金蓮的晾衣桿)或長按下方二維碼,加本人微信進粉絲群,讓我們永不失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