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堯明
5月16日上午,濱湖區蠡湖街道的幾位領導來訪,希望我對蠡湖文化做一些文章。現在年齡上去了,一有心事就夜不能寐,心潮澎湃,浮想聯翩,許多往事涌上心頭。
15年前,也就是2010年,我和妻子商量,我們常說自己是“太湖兒女”,即將進入退休年齡,我們要把家搬到離太湖近的地方去,名正言順成為“太湖兒女”。何況哲人說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江南人聰明靈動,臨湖而居,理所當然。于是在這一年我們搬到了蠡湖一號。傍晚時分漫步在蠡湖邊上,面對碧波蕩漾的湖水思緒萬千。在燈光的打造下,紅色的蠡湖大橋,一橋飛架南北,十分壯觀;綠色的無錫大劇院,五翼騰飛,氣勢非凡;蠡湖公園的摩天輪,在蔚藍的天空下五彩繽紛,不斷變幻,一派現代化城市生機勃勃的景象。凝望湖對岸,煙波浩渺,青山蔥蘢,“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想起湖南面是幾位平生好友居住的地方,頓時會吟起:“君居湖之南,我住湖之北;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湖水”。
15年前,也就是2010年的6月,我和若江的望年交,臺灣的著名詩人余光中來到了無錫。他這次來錫在江南大學講學之后,我和若江陪同他們夫妻倆游覽了蠡湖,給他介紹了蠡湖承載著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現在成了無錫含金量極高的一張城市名片,被聯合國官員盛贊為發展中國家生態建設的典范和成功案例。余先生興致很高,尤其是被范蠡西施愛情故事所深深打動。回到江南大學長廣溪賓館后,寫下了一首贊美蠡湖的詩篇。
據說這一帶,煙水迷蒙
就是范蠡帶西施,當年
扁舟飄飄,櫓聲渺渺
從歷史的后門失蹤
始于正史而終于傳說
該是最可羨的結局
功成身退,而青史永垂
美人遲暮,不許人偷窺
隱于五湖嗎,是哪五湖呢?
江南有的是水鄉
那許多江湖,來帆去櫓
害舟人指點,究竟是何處?
只有眼前,五月的黃昏
這一泓煙水最誘人
小名蠡湖,正是太湖的最寵
用范蠡的背影命名
回頭向我存一笑
我說姓范有多好
蠡湖不就是范湖嗎?
把若江和堯明都逗笑
這一片太湖的內灣
我說,原來是一面妝鏡
西施所遺留,卻難忘倩姿
竟生出如眉的垂柳
笑聲才歇,天色已昏
湖上所有的亭臺洲渚
從黿頭渚一直的寶界橋
——都隱入了薄霧
寫于2010.6.25無錫
備注:余先生的夫人叫范我存
回到臺灣后,余先生以他特有的十分工整的字體將這首詩原文發表在臺灣的《聯合報》上。余先生是個有心人,特意買了幾份載有“蠡湖”詩篇的報紙給若江和我寄上,還寫信給若江說:“請交一份給陳部長。我把‘堯’字寫成了‘堯’,竟是簡體字,只怕臺灣讀者不懂。”
余先生是“鄉愁”詩人,以前溫家寶總理講話時經常會引用他的詩。著名的文學家梁實秋先生也曾稱余先生“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他被稱為當代詩歌散文“八大家”之一,他所寫的蠡湖詩篇,圍繞了范蠡西施功成身退泛舟蠡湖的愛情故事這個主題,贊美了蠡湖風光秀麗的美景,是當代著名文人的經典之作,值得我們高度重視,推而廣之。
15年前,也就是2010年的11月,組織上要我率團赴美國芝加哥參加第14屆“國際公園城市”的決賽活動。競賽活動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國際公園協會聯合主辦,歷來有“綠色奧斯卡”之稱。本屆大賽競爭激烈,來自31個國家和地區有39個城市進入決賽。我們無錫參賽團除了我和園林局李鎮國局長分別擔任正副團長外(鎮國局長做了大量的組織籌備工作),還有4位陳述答辯的選手(其中包括現任的惠山區委書記程松),加上翻譯和廣電報社的記者。
無錫選手準備充分,胸有成竹,陳述時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充分展示,答辯時條理清晰、列舉了無錫城市重視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舉措和可喜的成就,尤其是充分彰顯蠡湖整治帶來的巨大變化,蠡湖風光已成為一張靚麗的現代城市名片。陳述答辯結束后,全場發出熱烈的掌聲。最后表決中國無錫榮獲大型城市類別第一名,這是本屆比賽最大城市類別的最高獎;同時,我市還榮獲“最佳環境實踐獎”第一名。
我先后兩次登臺領取了第一名的獎杯。聽到宣布我們榮獲第一名時,無錫參賽團的全體成員情不自禁跳躍而起,相擁而泣。為參賽付出的心血而感到所值,為家鄉無錫的成就而感到自豪。
參賽結束后,美國波特蘭市市政廳的女長官對我講:“你們準備工作很充分,做得很好,你們得第一,我們心服口服。希望有機會到無錫去參觀學習,看看美麗的江南風光”。“國際花園城市”競賽評審委員會秘書長阿蘭·史密斯先生對我們講:“無錫市這幾年在環境保護方面空前的加大力度,很下功夫,許多舉措非常到位,成效顯著,獲得‘最佳環境實踐獎第一名’當之無愧,希望無錫市也能成為‘國際花園城市’總決賽的承辦城市,到時向參賽國和城市展示自己的美麗形象。”
就如何進一步打造蠡湖文化,我覺得有三個方面可以進一步做足文章:
一是圍繞范蠡西施泛舟蠡湖的傳說這個主題做足文章。
現在的外地人到無錫觀光旅游,往往會問:你們無錫的范蠡西施的愛情故事很感人,能到什么地方看到?現在蠡湖公園有一些文字圖片的介紹,但給人印象不深。一定要組織力量,在蠡湖邊上精心打造一臺現代情景劇的大型演出,以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吸引對愛情向往的年輕人。
上次去武夷山,觀看了《印象大紅袍》,據介紹已演出超6370 場,接待觀眾885多萬名,為武夷山的“夜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一款茶葉所達到如此效果,更何況我們這么生動的愛情故事。西施莊以前也搞過免費的實景演出《煙雨江南西施情》,由于投入少,影響小,現在已取消,西施莊已成了人煙稀少的孤島。
西施被稱為是中國四大美女之首,有沉魚落雁之美貌,范蠡功成身退是歷史上棄政叢商的鼻祖,世稱“商圣”。有“陶朱公守則”“經商十二則”“養魚經”等傳世。范蠡西施的故事,在江南地區有很大的影響力,是我們江南成為“魚米之鄉”“工商名城”的文脈之源。
二是對標杭州的西湖做足人文旅游品牌的文章。
現在杭州西湖,一到節假日,游人如織。人文效應,得天獨厚。按年代論,蠡湖比西湖歷史更悠久,有春秋戰國與與唐宋年間的時間差。
杭州西湖唐代的白居易市長與宋代的蘇東坡市長功不可沒。現有西湖十景:蘇堤春曉、曲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花港觀魚、柳浪聞鶯、三潭印月、雙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鐘。每次去杭州西湖都有一種游遍十景的沖動。
我們圍繞蠡湖,也可打造十景,譬如,廊橋夕照、寶界雙虹、千步長廊、十里芳徑、鹿頂迎暉、蠡堤春曉、棧橋賞月、管社風荷、桃紅柳綠、漁莊觀鷗。可以發動市民,征集開展“蠡湖最美瞬間”的攝影展,把著名的景點印成明信片,錄成短視頻廣為宣傳。
蠡湖的長廣溪廊橋十分精美,夕陽西下時,五個橋洞金壁輝煌。只是請名人題的石塘橋三個字不敢恭維。從地圖上看,廊橋是連接五里湖和長廣溪的樞紐,在蠡湖的出口像母體的子宮狀,我想廊橋起名長生橋有多好,寓意生生不息,生命永恒,對應范蠡西施的愛情故事,也是良好的祝愿。
三是不負前輩期望,做足建成“東方日內瓦”的文章。
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無錫老市長江堅就提出了把無錫建成“東方日內瓦”的構想,而無錫的工商巨子榮德生在1912年所寫的《無錫之將來》中主張無錫城要往湖邊擴展,山上建別墅,湖邊建橋、鋪路,造園林,使無錫成為一座湖濱城市。榮德生和榮宗敬兄弟倆還有個夢想,把無錫建設得更漂亮,甚至要開萬國博覽會。
1959年,當時無錫市政府特邀波蘭和蘇聯專家對無錫做整體規劃時,專家也憑借無錫的山水組合優勢,認為無錫可以和瑞士的日內瓦湖比肩,提出了打造“東方日內瓦”的構想。
瑞士日內瓦我曾去過,它是一座“國際花園城市”。日內瓦湖的水和雪山,藍天連成一片,景色壯觀,成千上萬的水鴨在湖面翱翔,雪白的天鵝在水中游弋,湖光山色四季皆具吸引力。國際紅十字會總部及聯合國歐洲本部都設在日內瓦湖畔。
無錫蠡湖經過整治,景區內草坪綠茵如毯,暮春時節草長鶯飛,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生態環境良好,是眾多生物的棲息地,除了本地的湖鷗以外,紅嘴鷗也成群結對而來,去年有幾十對鴛鴦結伴飛翔來到了蠡湖,棲居下來,冥冥之中象征了我們這個具有千年文化積淀的愛情之湖。我們要圍繞“東方日內瓦”的坐標,認定目標,排找差距,補上短板,加快提升,使無錫前輩有識之士的愿望能早日實現。
作者簡介
陳堯明,文化學者,無錫市江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江南文化》雜志常務副主編,原無錫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社科聯主席。
關于江南文化播報
江南文化播報是一個關注江南,講述江南,播報江南的公眾號,文章部分來自江南文化研究會主辦的《江南文化》雜志。歡迎廣大作者惠賜大作,以文會友,歡迎關注傳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點擊公眾號名片關注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