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復旦大學國際金融學院在邯鄲校區新樓舉辦了“科金教融——2025創新價值轉化論壇”。本次論壇聚焦金融、科技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動科技成果高效轉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吸引了眾多行業精英、專家學者、企業家和高校師生參與。
技術轉移人才培養體系發布:筑牢人才根基
論壇伊始,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許征發表致辭。她表示,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復旦大學正積極推動學科交叉融合與創新,籌建技術轉移專業碩士項目(MTT),致力于培養領軍型技術經理人,為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發展筑牢堅實的人才根基。這一舉措與復旦大學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戰略布局高度契合。許征強調,國際金融學院技術轉移人才培養體系的發布,標志著學院在創新人才培養和服務國家戰略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
在論壇上,舉辦了國際金融學院新樓啟用暨技術轉移人才培養體系發布儀式。復旦大學國際金融學院黨總支書記、經濟學院分黨委書記李粵江介紹了MTT項目的學科背景,當下中國必須要加強自主科技創新能力,用自主科技創新支持產業體系使得我們的經濟體系更加具有韌性。復旦大學通過整合學科優勢和校友資源,構建全覆蓋全生命周期技術轉移體系,培養技術轉移人才,助力國家科技產業發展。
國際金融學院執行院長錢軍教授詳細闡述了技術轉移專業碩士(MTT)的國金特色。他指出,該項目承接復旦大學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的人才培養任務,依托金融學院優勢,提供金融全生命周期多元化服務,助力科創企業發展。同時,項目將會側重國際技術轉移,幫助中國企業出海,實現技術落地。
主旨演講:洞察趨勢,引領未來
本次論壇特別邀請了兩位行業領軍人物進行主旨演講。上海國有資本投資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裁戴敏敏分享了《構建耐心資本生態賦能科產創新融合》。他提到耐心資本在科技創新中的關鍵作用,并期待與復旦大學在“政產學研金服用”等資源要素深度融合上實現跨界合作。上海技術交易所董事長、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總裁、上海楊浦科技創業中心總經理謝吉華則以《科技賦能產業、資本與科技深度融合》為題,探討了技術要素市場在新時代經濟發展中的關鍵作用,以及如何通過科技成果轉化賦能體系推動產業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論壇特別設置了科創案例分享環節,邀請了兩位來自復旦科創領域的杰出代表,分享他們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實戰經驗。
復旦科創董事長、上海祖泉創新轉化研究院(籌)院長孫彭軍博士分享了《助力科創成果高質量高效率產業化——做科學家的合伙人》,介紹了復旦大學雙輪驅動構建創新矩陣,助力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實踐。孫彭軍指出,當前科創生態中,科學家創業人才尤其稀缺。為此,復旦大學雙輪驅動構建創新矩陣:一方面通過科創母基金完善資本生態,另一方面依托祖泉研究院打造全要素轉化平臺,助力科技成果產業化。
復旦大學光纖研究中心副主任、廣東復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唐璜教授則以《Lab→Market:如何跨越成果轉化的“達爾文死海”》為題,分享了團隊在光纖通信與傳感技術領域的科研成果和產業化成果。唐璜介紹了團隊在光纖通信與傳感技術領域的科研成果和產業化成果,強調高校成果轉化需解決知識產權問題,同時需要耐心資本和多方支持。
圓桌對話:技術轉化與商業價值的銜接
圓桌對話環節,復旦大學國際金融學院MTT項目主任侯家佳與多位嘉賓以《技術轉化與商業價值的銜接》為主題,深入探討了技術轉化過程中的難點和痛點,以及如何構建優勢互補的團隊,推動科技成果的高效轉化和商業價值最大化。
最后,侯家佳詳細介紹了復旦大學MTT項目建設情況。該項目依托復旦大學在金融、科技、理工醫法等領域的多學科優勢,結合行業需求,打造了系統的課程體系和實踐平臺。項目聚焦五大人群:科技創業者、技術轉移專業人員、科技企業技術、市場及產品部門管理人員、投資經理及法律等專業服務人員、科技園區及政府科創服務人員。擁有三大職能方向:科技成果商業化,技術轉移金融,國際技術轉移。關注五大行業方向: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通過學術與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模式,MTT項目致力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專業素養和創新精神的領軍型技術經理人,為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發展貢獻力量。
來源:秦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