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儂曉得伐?小區夜里貓叫的聲音此起彼伏,這問題誰可以處理嗎?”
“書記,儂看看我的手,這一道道印子都是流浪貓抓的,貓都跑到我家樓道里面,趕都趕不掉。我自己都被抓傷了,這個事情你們要管管的。”
記者了解到,4月中旬,在徐匯區天平街道的多個小區里,流浪貓擾民給居民帶來的困擾與日俱增,不少居民將此事反映給了居委會。居委會立即通過在社區醒目處張貼告示呼吁文明養寵,并聯系物業安排保安在夜間巡邏時驅趕流浪貓。然而,這些方法收效甚微,始終無法起到較好的效果,問題依舊出現。
多個居民區將流浪貓擾民的問題向民情快辦工作站反映,工作站迅速將相關問題進行整理歸納,并派單給街道社會工作辦負責處置。社會工作辦根據居民訴求,組織各居民區聯合物業、志愿者在微網格中逐棟巡查了解投訴的流浪貓聚集點,記錄數量、健康狀態及活動區域,建立“流浪貓檔案”,快速定位流浪貓行蹤。通過采取與投訴人點對點溝通交流、社區微信群、線下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廣泛征求居民的意見和建議,詳細了解居民反饋的擾民問題。
愛貓志愿者、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與專業社會組織排摸點位
同時,居委會積極對接專業處置流浪動物的社會組織對流浪貓開展TNR(抓捕、絕育、放歸)行動。僅僅一個月,已在訴求較為集中的小區內,累計完成40余只流浪貓TNR工作。居委會還組織居民志愿者共同參與,形成“專業力量+居民互助”模式,降低處置成本。社會工作辦還與上海城市貓島聯系,采取“社區放歸+貓島放養”的模式,多途徑控制社區流浪貓的種群數量,在居民區的隱蔽角落設置“流浪貓貓屋”,建立文明養寵志愿者團隊指導居民文明定時投喂,減少散養擾民,避免因隨意投喂導致的環境衛生問題。
為了讓流浪貓治理工作更加長效化、規范化,社會工作辦在各片區輪流開展流浪貓治理科普講座活動,引導居民以專業理性的態度參與動物保護,指導社區工作者使用誘捕籠抓捕流浪貓,并建立“流浪貓動態監測網絡”,志愿者持續向居委反饋流浪貓放歸到社區后的最新情況,居委則定期復盤小區流浪貓數量,形成了流浪貓治理長效機制。
開展文明養寵與流浪貓治理科普講座
經過多元治理力量的共同努力,社區流浪貓治理在短期內已取得較顯著成效。原先投訴較多的小區內流浪貓的數量得到了有效控制,社區環境明顯改善,居民們對流浪貓的投訴大幅減少,民情快辦機制運作順暢高效。
文稿:天平街道
記者:曹香玉
編輯:孫清渠
審校:韋麗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