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朗普政府撤銷哈佛大學國際學生項目認證(SEVP)資格的“522事變”引發了全球廣泛關注。事件發酵到現在,震蕩依然在持續。
哈佛目前約有27%的學生來自海外,禁令出臺后,將近7000名國際學生的未來變得充滿不確定性。5月23日法官裁定暫緩執行該禁令,但這些學生的命運仍懸而未決。
受到波及的哈佛學生中,也有比利時未來的女王伊麗莎白公主。
▲ 伊麗莎白公主現年23歲,是比利時菲利普國王與瑪蒂爾德王后的長女,比利時王位第一順位繼承人,目前正在哈佛大學攻讀公共政策專業碩士學位
對此,比利時王室發布官方聲明表示正在研判問題,算是表達了對這一爆炸性事件的關注。
據哈佛學生自治組織透露,校方正積極協助部分國際學生啟動轉學程序,英國“羅素大學集團”(Russell Group)以及歐洲多所知名高校被視為潛在接收院校。
01
哈佛近7000國際生陷焦慮
羅素集團含金量上升
5月27日,華為“二公主”、哈佛大學校友姚安娜在機場被問及如何看待哈佛大學拒收國際學生一事。她淡淡回應了一句:“還好畢業了。”
視頻迅速登上熱搜,映射出無數仍在美國、或即將踏上赴美求學之路的學子們心中的不安與焦慮。
據新華社報道,記者在哈佛校園采訪時發現,很多學生并不愿意談論這個話題,即使愿意開口的人,很多因擔心招致美國政府報復也不愿意留下姓名。
這種焦慮情緒正在校園里蔓延,師生之間、院系之間出現分裂與對立。一些曾參與聲援巴勒斯坦行動的國際學生更是陷入“寒蟬效應”,紛紛表示感到“極度恐慌”、“前途未卜”。
哈佛本科生自治會聯合主席、來自巴基斯坦的Abdullah Shahid Sial表示,隨著政策的不確定性增加,越來越多的國際學生正在重新考慮他們的留學計劃,不少人開始尋找其他國家的學習機會。哈佛方面也在積極介入,協助學生順利轉學,無論是轉往美國境內的其他高校,還是海外院校。
路透社指出,若大量哈佛國際學生選擇轉學,英國的“羅素集團”有望成為最大贏家。這個聯盟匯聚了牛津、劍橋、帝國理工和倫敦大學學院等24所頂尖學府,長期以來在國際學生中享有極高的聲譽。此次事件可能促使更多學生選擇英國高校作為新的學術歸宿。
英國羅素集團大學
QS排名及優勢學科一覽
02
全球高校官宣“撿漏”
留學多元化時代已到來
在“哈佛事件”持續發酵之際,全球高校進入了拼手速的“來才”時間
香港特區政府對此率先作出反應,5月23日,教育局局長蔡若蓮通過社交平臺發聲,表示已敦促全港高校為受影響的國際學生提供入讀便利,切實保障學術群體的合法權益。
港科大官宣對哈佛大學國際生“無條件錄取、學分全認、簽證住宿全包”,被《泰晤士高等教育》稱為“全球高校救援行動的教科書級操作”。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浸會大學、嶺南大學都作了表態,且表態不僅針對哈佛學生,更面向全球所有優秀學子。
與此同時,歐洲學界也密切關注此次動向。德國文化和媒體國務部長沃爾弗拉姆·魏默公開對哈佛國際生表態稱“德國歡迎你”;瑞士頂尖高校——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愛因斯坦母校)已明確歡迎更多國際申請者;愛爾蘭的都柏林三一學院也表示正密切跟進事態發展,盡管具體轉學人數尚未確定。
03
全球人才格局動蕩
英國高等教育優勢凸顯
教育理應超越國界,盡管我們已不再身處全球化的黃金時代,個別政策的逆行令人擔憂,但這些變局卻也在無形中推動著全球教育格局的重塑與演進。
哈佛事件所引發的震蕩,折射出的不僅是國際學生面臨的現實壓力,更是全球人才流動格局悄然改變的信號。
對于有意赴海外深造的學生來說,拓寬申請視野、制定備選梯度、提前布局規劃,或許才是在動蕩不安的時代中,穩妥邁向未來的關鍵策略。
在這一趨勢中,英國高等教育體系的穩定性與包容性正凸顯其不可替代的優勢。無論是以牛津、劍橋為代表的G5精英院校,還是更大范圍里羅素大學集團下的24所世界知名高校,均在環境穩定性、科研實力、教學質量和對國際學生的友好政策方面展現出高度一致性和吸引力。
英國三年制本科、一年制碩士等靈活高效的學制設置,也為學生節省了時間與成本,讓學生可以更早為充滿變化的未來發展作出準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