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穎站在醫院營養科門口,一臉謹慎,手里提著的袋子里裝著一堆綠色菜葉和兩盒脫脂奶。她三十多歲,個子不高,戴著副細框眼鏡,眼神中滿是疑惑。她爸爸一聽自己尿酸高,立馬把菠菜、豆腐、蘑菇都戒了,理由是這些菜是高嘌呤的。可馬穎查了查,發現說法不一,有人覺得能吃,有人覺得不能吃。這讓她陷入了糾結,到底該聽誰的呢?
其實,像馬穎爸爸這樣對尿酸高飲食存在誤解的人不在少數。大多數人一聽到“嘌呤”兩個字,就把它等同于“有害物質”,只要聽說某種食物含嘌呤,就第一時間把它拉進黑名單。但真相真的如此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揭開尿酸高與蔬菜飲食之間的神秘面紗。
很多人以為嘌呤就是導致尿酸高的“罪魁禍首”,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嘌呤并不是毒,它是我們體內合成和代謝必須的物質之一。問題出在代謝異常,而不是嘌呤本身。攝入過量嘌呤可能會有事,但如果代謝順暢,就沒什么問題。
就拿菠菜來說吧,很多人一聽菠菜含嘌呤,就以為吃一口尿酸就要爆表。可從數據上看,菠菜的嘌呤含量中等偏低,只有大約57毫克/100克。一碗豬腰的嘌呤含量能達到357毫克,海魚類很多都超過200毫克,就連綠豆芽都能超過菠菜。這說明,判斷食物對痛風有沒有影響,不能光看嘌呤含量,還得看吸收率、烹飪方式和整體飲食結構。
而且,菠菜本身富含鉀、鎂、葉酸、抗氧化成分,有助于促進尿酸排出。不過,它含有大量草酸,對結石風險高的人群有點刺激,但對單純的尿酸高風險群體,只要焯水、搭配合理,完全沒必要列入“禁食名單”。
香菇、平菇、金針菇等真菌類食物,本身含有較多核酸成分,在體內分解后會轉為嘌呤,升尿酸能力很強。尤其是干香菇,含量是鮮香菇的四倍。有些人在燉湯的時候,還不濾掉湯,這就大大增加了尿酸升高的幾率。中國疾控中心在一項尿酸與膳食關聯研究中提到,每天攝入蘑菇類超過100克的人群,其平均血尿酸水平比低攝入組高出18μmol/L,在已經存在代謝問題的個體中,升高幅度更明顯。
豆芽、黃豆芽、綠豆芽這類高蛋白植物嫩芽,雖然很多人以為是蔬菜,其實它是豆類的發芽體,本身仍保留較高的蛋白質分解結構和嘌呤基礎。發芽并不能明顯降低嘌呤水平,特別是水煮后連湯食用,等于喝下濃縮嘌呤液。復旦大學公共營養研究所曾分析7種市售常見芽菜的嘌呤含量,發現綠豆芽和黃豆芽含量達到78 - 95毫克/100克,超過很多動物性食材的低嘌呤水平。
豆制品中的干豆腐、豆腐皮、豆腐干這類濃縮豆制品,會放大蛋白和嘌呤含量。100克干豆腐中的嘌呤含量約為80 - 90毫克,而普通北豆腐為30 - 40毫克。差別可不小。而且干豆腐經常和辣椒、臘肉、油豆皮等一起炒,對血脂、血糖、尿酸都是多重刺激。很多人都以為豆腐是“植物蛋白”,就等于健康蛋白,其實這是個誤區。蛋白是蛋白,代謝產物還是會走嘌呤轉化通路,尿酸還是得排。吃多了胰島負擔上來,代謝更差,反而加重尿酸積累。
山藥、芋頭、紅薯、馬鈴薯這類地下根莖類高淀粉蔬菜,雖然嘌呤不高,但升糖指數偏高,吃多了容易刺激胰島素水平升高。而胰島素水平高時,會抑制腎臟對尿酸的排泄,讓尿酸在血中滯留。尤其是那些早餐天天紅薯粥、午餐半個芋頭做主食的人,往往誤以為自己控制得很好,其實慢慢把胰島素抵抗推了上去。臺灣中山醫學大學在一項關于血糖與尿酸交互機制的研究中發現,糖代謝紊亂人群其尿酸排泄率比正常人低約14%,這種慢性積壓狀態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痛風誘因之一。
咸菜、榨菜、泡菜這類腌制類素菜,單從嘌呤含量看不算高,但它們普遍含有大量鈉鹽和亞硝酸鹽。高鹽會引起血壓升高,同時損傷腎小管功能,而腎小管正是尿酸排泄的主要通道。一旦排泄通道出問題,就算吃得再清淡,尿酸也下不來。山東大學一項流行病學隨訪指出,高鹽飲食者痛風發作風險比低鹽組高出42%,即便在控制了體重和嘌呤攝入量的條件下,高鹽組的痛風發作率仍顯著偏高。
如果一個人吃得清淡,也不碰肉、不喝酒、不熬夜,但每次查尿酸還是偏高,甚至不知怎么就痛了幾次,這是代謝出了問題,還是菜吃錯了?答案是,這種情況大概率是排泄功能下降,而不是攝入過量。尿酸問題有兩個關鍵點,一是生成過多,二是排泄不暢。很多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肥胖個體,哪怕吃得極清淡,只要腎臟排泄能力下降,或胰島素阻抗存在,尿酸一樣堆積。
所以,解決思路不能停留在“不吃什么”上,而要轉向“怎么吃能改善代謝能力”。比如增加含鉀高的蔬菜(芹菜、萵苣、苦瓜)、多喝水、多排尿,配合規律運動、穩定作息,把整個尿酸代謝系統拉回來,而不是寄希望于少吃一口菜。
尿酸高并不意味著就要“談菜色變”,關鍵是要了解哪些蔬菜是真正的尿酸“刺客”,哪些蔬菜是可以放心食用的。我們要摒棄那種“一刀切”的飲食觀念,學會科學飲食,合理搭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保持身體的健康。希望大家都能從這篇文章中有所收獲,告別尿酸“恐慌”,過上健康的生活。
本內容為故事類醫療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內容所出現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為藝術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貶低任何個人、團體或組織。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請理性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