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輕工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農村發展專業的24名研究生,在導師的帶領下,來到黃岡市蘄春縣大別山支脈虛心谷的“文傳謙益”研究生工作站,開展主題為“晝耕夜讀·糧廉潤鄉”的實踐,通過溯溪探索、農事體驗、田野調研等多元活動,在山水田間感悟“糧載民生之本,廉興鄉土之美”的深刻內涵。
同學們在地頭除草。
在深入虛心谷原始溪流開展溯溪科考期間,險灘攀爬、深潭互助的過程讓團隊成員不僅掌握了野外調查技能,更在協作中深化了“生態共同體”意識。“自然水源是農耕命脈,只有敬畏其規律、善用其饋贈,才能滋養沃土、確保作物豐饒,實現人與自然的共生共榮。”隊員張潔表示。
體驗磨豆漿。
白天,同學們到田野考查,投身到農耕勞作中,積極參與磨豆漿、烤面包、鋤草等實踐活動。大家親手推動石磨,感受一顆黃豆被研磨成豆漿的喜悅,品嘗豆渣幻化成唇齒間的生態鮮醇,用豆漿制作過程中打出來的泡沫替代洗面奶洗臉。“真沒想到一顆豆子竟能被如此充分利用,節糧、愛糧在這一刻具象化了。”隊員沈林煒感慨。
晚上,大家齊聚一堂,專注研討大食物觀的深刻內涵,賞析節糧愛糧的古典詩詞。在與當地村干部、村民的座談中,同學們對大食物觀和糧廉文化的內涵有了全新的、深刻的體悟。
夜讀課堂。
該校帶隊教師張莉表示,希望同學們心懷“國之大者”,腳沾“基層泥土”,勇擔筑牢大國糧倉的根基、厚植尊農重農文明基因的時代使命,成為糧廉文化的踐行者與傳播者,在守護“糧心”中深耕鄉村振興事業。(文/圖 李依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