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配合地鐵1號線支線建設,自2025年6月2日首班車起,1號線八角游樂園站封站施工,各次列車通過不停車,計劃2027年5月車站改造完成具備條件后恢復運營。
支線建設,為什么封這個站?
施工過程中周邊居民出行如何保障?
施工結束后會帶來怎樣的便捷出行體驗?
近日播出的北 京交通廣播《一路暢通》“交通大家談”節目中,北京軌道交通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地鐵公司以及石景山區城市管理委員會三方嘉賓對“八角游樂園站”封站改造情況以及北京地鐵1號線支線建設情況進行介紹。
1號線支線設車站10座
八角游樂園站為換乘站
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第十九工程部部長薛松介紹,2023年,1號線支線在內的《北京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2023-2028年)》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并納入北京市2023年重點工程計劃。北京軌道交通1號線支線工程南起青龍湖東站,北至八角游樂園站,線路全長21km,其中豐臺區17.1km,石景山區3.9km。線路新建車站9座,改造車站1座(八角游樂園站),平均站間距2.3km,其中換乘站3座,分別為后呂村站(與建設中的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換乘)、張郭莊站(與地鐵 14 號線換乘)、體育場南街站(與規劃中的地鐵11號線換乘),線路設置停車場1處,位于豐臺區王佐鎮,線路在既有1號線八角游樂園站東350m處設置接軌點,線路開通后,將實現與1號線貫通運營。
截至發稿前,1號線支線的施工全線10座車站、1個停車場共18個工點全部實現開工建設。車站主體結構完成20%,區間主體結構完成4.5%,車輛基地結構完成15%。為了最大限度減少施工對周邊居民的影響,八角游樂園站改造的施工方案經過國內外專家論證、多輪次的優化調整,預計到2027年5月完成改造施工。
施工分兩期
NOTICE
一期施工時,保留既有站值班通道,對電扶梯、導向標識、室外空調機、人防門、AFC系統、民用通信機房等設備設施拆改移,施做車站西側主體及部分附屬。
二期施工時,需拆除既有車站值班通道,站務人員由新建車站3、6號安全口進出,并且對既有線路、供電電纜等設備拆改移,施做車站東側剩余主體、附屬結構并進行設備安裝、新建車站裝修、新建車站結構及設備功能調試、驗收等施工。
為何需封閉八角游樂園站?
薛松介紹,既有1號線八角游樂園站位于石景山路道路下方,東西向布置,南側緊鄰石景山醫院,北側緊鄰中礎大廈,為地下一層側式車站,該站設A、B兩個出入口,現有車站站內南北不連通。
新建1號線支線八角游樂園站位于既有八角游樂園站南北兩側,為地下兩層島式車站,為保障新建車站施工,位于新建車站范圍內的既有八角游樂園站A、B出入口需拆除,因此既有車站不具備乘客乘車條件需臨時封閉,但既有1號線列車可過站不停車。
既有1號線八角站既有出入口拆除并完成新建車站后,乘客進站可經新建車站的出入口、站廳、連接通道到達八角游樂園站站臺。新建站廳及出入口設備系統(安檢、閘機、通信、導向、消防等)均由1號線支線設備系統實現功能。為保障1號線八角游樂園站恢復運營,新建車站所有結構、裝修、設備安裝及功能均需完成并實現功能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未來,八角游樂園站功能
將有所提升
薛松介紹,1號線支線通車的意義在于拓展發展內涵,構建新發展廊道:本項目自地鐵1號線引出支線,依托長安街及其延長線走廊上的政治、文化、國際交往功能,串聯新首鋼產業綜合服務區和豐臺河西地區,進一步豐富拓展北京東西發展軸線的內涵,強化四個中心保障,助力非首都功能疏解。
轉變沿線空間發展模式,優化城市功能布局。圍繞軌道站點實現城市資源要素“變散為聚”,沿軌道交通廊道形成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間格局,突出河西優越的生態本底條件,提升河西整體空間品質。以軌道廊道為軸線優化聚集城市功能,帶動沿線城市更新及功能設施完善,帶動石景山區中部和豐臺河西地區高質量發展。
構建中心城區西南方向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綜合交通體系,提升地區公共交通出行品質。通過與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地鐵1號線、11號線、14號線銜接換乘,構建中心城區西南方向以軌道交通為主的綜合交通服務體系;通過提供大容量、多元化的交通服務,彌補豐臺河西地區交通服務短板,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品質。
原有八角游樂園站出入口由現況2個增加至4個,同時增加2個無障礙出入口,通過扶梯、直梯、步行梯乘坐地鐵;通過增加2條地下人行過軌通道,乘客通過該通道實現上、下行換乘,解決現狀南北站臺不連通的問題;將安檢進站功能與新建1號線支線合并設置于地下一層,解決現狀地面進出站廳功能不足的問題,同時減少地面占地約1192平米,最大限度還地于民。
多舉措保障周圍居民出行
市交通部門將增加地面公交運力保障,優化公交接駁站位;共享單車增加投放量,增設停放區域,多舉措保障沿線居民出行。
軌道交通
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運營管理部站務票務管理總監邱晶介紹,結合八寶山站、古城站的客流特征和高峰小時客流量及全天客流量的變化,預估古城站早高峰客流量增長21%,八寶山站早高峰客流量增長29%,為此制定了針對性的乘客出行引導措施。
預估轉移客流集中在古城站B口、C口,以及八寶山站A口、D口。結合目前共享單車在最后一公里出行的便捷性,相關部門也是提前做好了車站出入口外的環境整治、共享單車投放等工作準備,便于八角游樂園站周邊的乘客,可以快速、有序的到達古城站、八寶山站乘坐地鐵出行。
增加高峰時段的崗位力量,在出入口、樓扶梯、售票、閘機、站臺等各個區域加強車站的客流組織工作,維護好車站的運營秩序。其中,古城站A、B、C、D口均增加導流設施,八寶山站根據站外情況,在C、D口增加導流設施,增派崗位力量,根據車站客流情況及時在出入口采取導流措施。同時,也對車站標志進行了排查,對于線路圖、列車開行方向等導向標志,也會同步改造,為乘客提供準確的指引服務。
地面公交
邱晶介紹,在公交車方面,八角游樂園站到前后方車站的公交線路也比較多。八角游樂園站附近公交站是“京原路口東”,去八寶山地鐵站的乘客,可以乘坐向東行駛的337路、527路、574路、941路等公交車在“地鐵八寶山”公交站下車,步行到達地鐵站。去古城地鐵站的乘客,可以乘坐向西行駛的597路、337路、992路、959路等公交車在“石景山古城”地鐵站下車,步行到達地鐵站。
共享單車
石景山區交通運行服務中心九級管理 史路安介紹,400余輛共享單車,向周邊小區分散投放,以滿足周邊小區的出行需求。
增設4處共享單車緩沖區域,其中古城地鐵站2處,分別位于古城地鐵C口東側80米及A口西側100米處,八寶山地鐵站2處,分別位于嚴正街以南80米及八寶山路口向南80米處。預計每個地鐵站周邊可額外停放300輛共享單車。
在古城、八寶山地鐵站增配4名調運人員、4名擺放人員及1輛板車,早晚高峰期間,清托與擺放同時進行,若遇嚴重淤積情況,車輛將就近調運至蓄水池,滿足最大高峰時段的處理需求。
在App端新增遠端停放指引功能,鼓勵市民優先將車輛停放至蓄水池等遠端位置,以緩解局部地區的車輛壓力。
步行
邱晶介紹,步行距離方面,前期也進行了實地調查,八角游樂園站到古城站是1.9公里,到八寶山站是2公里,對于出發地點距離地鐵站相對比較近的乘客,也可以選擇步行的方式到達地鐵站。
此外,地鐵6號線和1號線都是東西走向的線路,乘客也可以根據自己出行的出發地點和目的地,通過公交等方式到達地鐵6號線楊莊站乘車。
來源:北京交通廣播
編輯:楊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