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已經改稱桃源廣場多年,但我仍習慣性地稱其為岔路鄉。對這個路口的舊貌,除了吉林大街副食店外,就數公交公司辦公樓算是記憶深刻。小學同學的母親曾在交通公司衛生所工作,因此在四十多年前,我還曾進過那棟辦公樓內。
據史料記載,吉林市交通公司成立于1949年7月,最初的辦公地址在如今的重慶街上。1952年才搬遷到中康路16號。中康路的新辦公地點是一棟三層樓,一、二層為辦公場所,三樓是職工宿舍(后為俱樂部)。當年這棟樓只是臨中康路,廣場東南角還只有一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建筑物。
文革結束后,鑒于原有建筑已無法滿足城市公交事業的日益發展,市政府遂投資70萬元,在原建筑西側新建了一棟建筑面積達4430平方米的新綜合樓。1978年11月7日,交通公司機關遷入新址。
此后多年,岔路鄉廣場拐角處即成為吉林市城市公交系統的管理中樞。直到新世紀之初,中康路南側自西向東有交通公司、客運總站、交通賓館等一系列道路交通體系的單位,與路北側的鐵路系統單位隔路相望,也堪稱一道特殊的街路景觀。2003年吉林市公交集團成立,交通公司辦公地點遷至解放北路。而后客運總站等單位也逐漸離開了中康路南側,交通系統在這條街道的影響便不復當初。
2014年之前,交通公司舊有建筑被拆除,改建為中京城。可惜如今的中京城,臨街雖有著花花綠綠的彩色玻璃,絢麗色彩的樓縫隙處,儼然可見有未完工的痕跡——回想起吉林公交與廣大吉林市民之間的無數交集,再看舊址現貌,不免讓人生出些許唏噓感慨。
本文為優雅的胡子原創文章,其他自媒體轉載須經作者同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