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沅江市人民醫院編外人員在政務留言平臺投訴他們醫院同工不同酬。
主要反映了三個方面的問題訴求:
1、編外人員與在編人員從事完全相同的工作,工作強度、技術要求和崗位職責毫無差別,甚至因為“合同工”的身份常常被安排更多的晚夜班和節假日值班,然而工資卻比在編人員起碼少一半,甚至年終獎也都大打折扣。
2、單位為編外人員繳納的社保公積金一律按最低基數,導致養老、醫療、住房保障的嚴重縮水。
3、醫療行業的穩定離不開醫院每一個人的付出,無論是編內編外,肩負的責任并無不同。但區別對待打擊了編外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希望相關部門介入調查,督促醫院整改。
5月13日,醫院接相關部門要求,予以了公開回復:
1、公立醫院的人員經費來源,市財政每年按在編在職人數,劃撥一部分人員經費。編外人員的所有支出由醫院自行解決發放。
2、近年來,醫院不斷努力的調整編外人員收入,確保編內編外人員盡量同工同酬,盡量縮小編內外人員差距。
3、面對當前的醫保支付制度改革、醫共體建設等問題和挑戰,醫院發展面臨了不少困境。即便如此,目前醫院也在正動態進行薪酬制度改革,盡量提高編外人員的收入,縮小與編內人員的收入差距。
編內外的同工同酬問題,就像一個愛恨情仇問題,一直糾纏不休。
有人認為,進入門檻不一樣,談什么同工同酬?如果編內編外同工同酬,人家何苦去考個編制?
還有人認為,這有什么好投訴的啊,一開始發招聘考試公告的時候就告訴你沒有編制,薪酬待遇按照相關規定執行或者面議,你報考了就意味著你接受了這個條件。現在你一個編外人員卻要什么同工同酬,愛干不干,我們想去還去不了呢。既然都同工同酬了,還要什么編外人員,不如擴編,只留編內人員,醫院還省事兒了。
看到沒有,位置不同,觀點不同。人是沒有立場的,利益才有立場。
只有弱者才會相信,曾經做出過貢獻的人,會一直被照顧著。這,就有點想多了。
絕大部分人,都是鼠目寸光,只能看到當下,看不到五年后、十年后、更看不到二十年之后的境況。自己美貌,有一些男人追,就誤認為會一直有男人追,在高光時刻有的選,沒有好好變現。就圖眼前的快樂,幾年后,就急轉直下,變成黃臉婆,天天被家暴、以淚洗面了。
浙大李妍老師說過一句話,我深有同感。
她說,學校不會告訴你讀書真正的目的,是讓你有資格掀桌子。
在讀書的時候為什么要好好學習?有很多意義,但是她講的那一層,特別現實和管用。
她說,講什么都是虛的,就是你的人生自由度會變得更高。選擇多了,你的世界完全不一樣,只要你自己足夠強大,這個社會的容忍度就會非常高,你甚至可以成為賽道開創者和規則制定者,走完全不同的路。
有些事,你不能被忽悠,不能看到表面,要明白根源在哪?
比如應屆生的考公考編選調或者是學生時代的努力做得最好,以及35歲當下這個年紀才有的晉階機會,錯過了,可能一輩子都沒機會。
明白我說的意思么?
不明白我就再說透點。
既然有編內編外兩種身份設定,那就一定有高低內外之別。明白么?
所以我一直說,這個世上,有的事,可以緩一緩,比如去私立醫院,比如進入編外的一些崗位,可能當初競爭小一點,容易一些。但要警惕時間的砍刀。
那些崗位,憑本事,只要你資格履歷夠,過幾年也能再進,不會太難多少。
還有的事,比如環球旅行,遠遠不如你想象的收獲那么多,不值得占據你最寶貴的時間。你去看了世界,你去游學了,你沒有內核,走到哪里,都是郵差。明白我說的意思不啦?
人的一生,并不一定需要追求快。快速的追求對應快速的痛苦,并非人人可以承受,要更好的是找到自己與這個現實世界最佳的平衡點。
遺憾的是,很多人,在做醫學生的學生時代,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想得太多,看得太淺,受家庭和外在的影響太多,無法分辨真假。自己要找所謂“好就業”的“穩定”的工作。
家里根本就沒有人在醫院,根本就搞不懂編內編外到底有什么區別,都是吃別人畫的大餅,灌的雞湯。似乎體制內的醫院就是公平公正的保險箱。傻得一批。
我就問你一句話,如果編內編外待遇一樣,那還為啥要考編?為啥幾個名額擠得千軍萬馬?
稍微有點腦子好不好?別整天傻乎乎的琢磨同工同酬,都想啥呢!
你要是早看懂編內編外里面的太多東西,你要是學生時期的成績能提升30-50分。不是說你提高這些分,就一定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但至少,你的人生選擇會更多一些。
所以,對那些你幻想起來以為很爽,以為很美好的事情,一定要保持審慎樂觀,因為你的當下映照未來。
我說的對不對?
你要覺得對,就別去夢想著編內編外待遇一樣。趁現在,趕緊記住我說的話,要有對外界環境說不的能力,妥協越多,你失去自我就越多。
人重要的是要會變。20歲,30歲,40歲,你都不是原來的自己,你要敢于蛻變。不要給自己設限,人生一切皆有可能。只要稍微轉換些思路,只要稍微有點職場經驗、人生閱歷,你就知道,我說的是什么意思。
正向的內在循環極為重要,但需要你內心的蘇醒,找到專屬的自己。
很多人不知道,黃金的價格,是每天兩次,由15家大銀行在倫敦協商定價的。這有很深的歷史淵源。
每個人都沒辦法選擇自己的時代。但你可以認識時代,從它提供的可選項里,找到適合自己的那個。在頭腦中,排除掉那些不存在的選項。
醫客說
這種體制性矛盾的化解需要制度創新與技術賦能的協同推進,既要破除身份壁壘,也要避免福利陷阱,在保障醫療質量與促進公平之間尋求動態平衡。
【責編】醫客君
【文章來源】老葉說醫,作者葉正松
【圖片來源】網絡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版權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微信:xxxfff0518 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感謝您對醫客的支持!
【投稿郵箱】yike@touchealth.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